截至2021年底,成都市青白江區全區建成綠化覆蓋率達到47.0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43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0.01%。如何抓住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機遇,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青白江探索前行。
近零碳景區,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鳳凰湖旅游景區擁有上千畝的櫻花園。每年三、四月櫻花盛開的時候,這里就會變成粉紅色的浪漫花海。“以前鳳凰湖沒有現在這么多水鳥、天鵝和錯落有致的植被,現在除了賞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風光,隨手一拍,張張都是大片!”攝影愛好者邱雨感慨道。
前段時間,鳳凰湖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作為參與此次評定專家組成員,成都大學旅游管理系主任陳穎認為,“雙碳”目標的提出,促使旅游業也走低碳發展道路,良好的城市濕地公園可以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生物多樣性、提升城市宜居度。
鳳凰湖的入選,代表了青白江在“雙碳”目標下公園城市建設的最新成果。“現在,成都提出要建設‘近零碳景區’,鳳凰湖就是緊扣了這一發展思路,幾乎沒有排放,且旅游方式很生態。未來,我區還會建設更多類似的生態旅游景區。”青白江區公園城市建設中心主任肖波表示。
除了鳳凰湖,網紅打卡地“我的田園”也是一個“近零碳景區”的典型代表。據悉,該項目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采用輪作方式,使土壤有機碳得到顯著改善。同時,項目還將桃樹、李樹木打枝,加工成顆粒還田固碳。“我們交叉種植景觀及農作物,合理利用四季交替植物對二氧化碳的不同需求,搭配不同
碳排放植物,宜景宜農。另外,通過蔬菜、水果的生產端直接到消費端的場景,也減少了儲藏、
運輸的碳排放。”項目負責人表示。
杏花山上賞花踏青,三元村騎行、登山,鳳凰湖里觀石斛……越來越多的新型旅游場景在青白江呈現,推動著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一片一策,綠色低碳生活在身邊
因地制宜、因片而異是青白江建設公園城市的一個重要經驗。老城區、新城區怎樣跟自然系統實現有機融合?地情不同、模式不同,青白江堅持將人的需求置于首位,堅持一片一策,推動生態環境持續煥新。
為此,青白江綜合研判產業發展、自然稟賦、文化傳承等不同的資源優勢,初步謀劃12處公園城市示范片區,加速呈現山水型、郊野型、綠道型、街區型、人文型、產業型及融合型7類公園城市形態,讓“推窗見景、開門見綠、出門進園”的綠色低碳生活離市民越來越近。
東山公園里人們散步或騎行,智慧綠道上孩童嬉戲奔跑……走進歐洲產業城,漸次鋪展的“產業型公園城市”大美畫卷映入眼簾。
截至目前,青白江區歐洲產業城產業型公園城市示范片區已全面建成。規劃之初,歐洲產業城就將生態建設與城規、產規、土規同步編制、同步實施,推動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相宜、自然經濟社會人文相融的復合系統,讓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歐洲產業城規劃建設全過程。
新城崛起的同時,老城也在蛻變。每到傍晚,長流河公園里散步的人們絡繹不絕,夕陽余暉投射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絢麗的美景……近年來,經過綜合治理,曾經的臭水溝如今已成為市民悠閑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