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于松泰 李逸婧:我國“綠色電力”市場發展方向探索

2022-5-13 15:53 來源: 當代金融家 |作者: 于松泰 李逸婧

  隨著習總書記在2020年正式提出我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我國的綠色金融駛上了發展快車道,與各行各業的交互聯系也越發緊密。國家發改委在2016年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時,將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造紙電力交通運輸中的航空歸為重點排放行業。以上八大行業在2017年的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量的比例高達88%,其中電力行業更是占據了44%的全國碳排放量(該統計是基于生產環節的排放,并未將高耗能行業通過耗電產生的間接排放也算在各行業的碳排放占比中),居于首位。

  1

  我國綠色金融與電力市場發展

  綠色金融發展方興未艾

  2016年,人民銀行、財政部、發改委等7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首次在官方文件中對綠色金融給出了定義:綠色金融是指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即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我國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相關產品不斷涌現,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可持續投資(ESG投資)、綠色保險在內的多種服務形式。

  綠色信貸是指金融機構發放給借款企業用于投向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和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貸款,投放的主體為政策性銀行或商業銀行。早在2007年,我國就已經在綠色信貸領域開始探索建立政策支持體系。經過多年實踐,在綠色基礎設施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形成了包括頂層設計、統計分類制度、考核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在內的政策框架。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的綠色信貸市場。截至2021年9月末,我國綠色信貸余額已由2013年的5.2萬億元增長至14.8萬億元,復合增長速度超過12.5%;綠色信貸余額占總貸款的比重穩步上升,2021年9月底達到7.8%,比2018年提高了近2個百分點。從投放行業上看,綠色交通、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綠色信貸投放的主要方向。截至2021年9月,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4.02萬億元,占比為27.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4.08萬億元,占比達到27.6%。

  綠色債券指將募集資金專門用于支持符合規定條件的綠色產業、綠色項目或綠色經濟活動,依照法定程序發行并按約定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包括但不限于綠色金融債券、綠色企業債券、綠色公司債券、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從發展規模上看,我國綠色債券投資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是在政策大力支持下保持快速發展勢頭。尤其在2021年,我國貼標綠色債券市場呈現跳躍式發展,境內新增發行規模4835.74億元,較上年上漲139%;發行數量403只,較上年上漲108%。2020年3月創新推出的“碳中和”債券作為綠色債券“升級版”登場,2021年共發行200只,發行規模2566.22億元,在發行只數和發行規模上均超過總量的40%。從投放行業上看,與綠色信貸相似,綠色債券主要投向清潔交通和清潔能源,污染防治、生態環保等方面也有一定比例。

  可持續投資(ESG投資)指將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納入投資決策的基金或其他類型投資組合。國際市場上ESG投資規模巨大。據聯合國支持的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 PRI)的統計,截至2021年10月,全球已有超4300家機構簽署UN PRI原則,資產管理總規模超過121萬億美元。國內ESG投資尚處起步階段,整體規模較小,但增長迅速。截至2021年12月,國內泛ESG基金總規模超過2200億元(包括股票和債券基金),相比2013年增長逾4倍。

  綠色保險主要指在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等方面提供的市場化保險風險管理服務和保險資金支持。保險公司主要投向包括電力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筑等,目前綠色保險產品整體處于探索階段,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電力市場改革持續深入

  2015年,中共中央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標志著新一輪電力市場化改革正式啟動。六年來,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隨著電力發用電計劃有序放開,國家電網公司區域內市場交易電量占售電量比重由14%提高到50%,市場在資源優化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逐步顯現。近期《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也在中央深改委第22次會議上被審議通過。

  下一步,電力市場化改革將持續深入,推進形成反映電力系統運行實際的價格信號。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21年10月印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發改價格〔2021〕1439號),全面推進燃煤機組市場化改革,工商業用戶全部進入市場,市場規模將進一步擴大,預計市場化交易電量將占用電量的80%左右,基本實現“應放盡放”。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深入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持續完善,電力市場化將在價格發現、價值創造、激勵主體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給金融行業切入電力行業提供新入口。

  2

  綠色金融服務電力市場的四個方向

  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拉動投資作用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大量投資。經測算,至2030年電力系統新增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設備投資約3萬億元,新增抽蓄、儲能、火電靈活性改造等保障系統平衡類投資約8000億元,新增配網投資、電網補強投資等滿足新能源發展投資約4500億元(該投資額不包括用電量自然增長帶動電網發展、電網技改升級等方面所需投資)。面對巨大的電力市場投資需求,要充分發揮綠色金融促進投資的功能,通過引導低息金融資源或降低投資門檻,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共同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2021年11月推出的碳減排支持工具就是綠色金融的重要手段,人民銀行通過“先貸后借”的直達機制,對全國性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內相關企業發放的符合條件的碳減排貸款,按貸款本金的60%提供資金支持,利率僅為1.75%,重點聚焦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和碳減排技術等領域。雖然同屬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但與支農、支小再貸款等貨幣工具不同,碳減排支持工具沒有額度限制,更有利于工具的頻繁使用和調整,預計將惠及超過萬億的綠色投資。

  充分發揮綠色金融產品靈活優勢

  能源類投資金額大、周期長,投資門檻較高,需要利用創新金融服務吸引更多中小投資者參與。而金融產品設計靈活,形式多樣,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等金融產品創新,進一步降低電力市場投資門檻。例如,推進抽蓄等重點項目資產證券化;結合整縣分布式建設新發展需要,以融資租賃等形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并以光伏電站未來收益作為擔保,進一步拉動清潔能源投資;等等。

  充分發揮綠色金融模式創新手段

  隨著新能源裝機比例不斷提升和電力市場化改革持續深化,新技術應用場景不斷豐富,金融企業與電力企業合作建立綠色基金將進一步推動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近年我國綠色基金發展迅猛,截至2021年9月底,綠色、可持續、ESG等方向的公私募基金數量接近1000只,規模合計7900多億元,較2020年底規模增長36%。其中,公募基金190多只,管理規模4100多億元;私募基金800只,管理規模3700億元,90%為股權創投基金。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國綠色基金發展仍處初期,募集難、投資難、管理難、落地難的問題時有發生。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包括行業理解不足、投研能力不夠。因此,綠色基金中電力企業的加入可以很大程度提升基金投研的專業性,加深對行業的分析理解,積極推動綠色基金的平穩運行。通過完善制度標準、建立激勵機制,還可以探索電力企業技術入股、資金入股、設備入股等多種合作方式。

  充分發揮綠色金融風險控制能力

  當前,我國電力行業正處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期與電力市場建設期兩期疊加狀態,期間電力電價政策波動劇烈,市場體系、市場模式、定價機理存在一系列不確定性。同時,隨著新能源裝機比例不斷提升,運行中電力短期供應緊張情況時有發生,相關市場主體需要合理的金融產品對沖經營風險。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深化,多元價格信號逐步形成,綠色金融產品將用于管理綠色投資和市場主體的經營風險,基于電力價格信號的金融產品創新將為風險控制提供新的工具。例如,綠色保險、可交易債券等產品可作為能源微網運維主體(售電公司)的電價風險管理工具,對沖市場化后電價波動給其經營帶來巨大風險,也為市場主體管理綠色投資風險提供有效途徑。再如,探索建立電力期貨可以為市場主體電價風險管理提供新的手段。

  3

  電力市場結合綠色金融探索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加快推進,電力系統的投資建設、運行管理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主要表現在新能源成為電量供應主體、傳統電源過渡為靈活調節供應主體、用戶側參與系統互動、大電網與微電網協同發展、系統運行由基于調度指令管理向基于市場互動過渡、電力市場成為價值發現和交互平臺等方面,系統運行的主體、技術、模式都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其中,電力交易中心作為電力市場的運營平臺,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綠色認證甄別環保企業

  電力市場可根據企業用能類型為其提供綠色認證,引導貸款資源向綠色用能企業傾斜。例如,由電力交易中心對購買綠色電力的企業提供增信服務,使企業有機會獲得更大的貸款額度和更低的貸款利率;又如,電力市場可作為企業發行綠色債券的認證方,確保債券融資用于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等方面,實現“電力市場-企業主體-金融機構”多方共贏的局面。

  綠色評估計量綠色價值

  電力交易中心可結合電力市場運行數據、交易數據、行業政策、發展預期等信息,對綠色投資(貸款、債券等)的預期收益及風險進行評估,衡量綠色價值,為金融機構提供有效的決策參考。例如,對資金回收機制明確、政策前景清晰的抽蓄項目,或已經簽訂中長期合同的新能源投資商的新增投資項目,若經評估其違約風險較低、預期收益較好,則評估得分可能較高;而對于火電靈活性改造等部分政策風險較高、收益波動較大的投資,則要充分體現其潛在風險,評估得分可能較低。

  綠色指數發揮行業優勢

  隨著業務開展,電力交易中心累積了大量電力交易數據,可探索與交易中心合作,據此發布綠色能源消費指數。該指數聚焦電力行業發展特點,重點挖掘綠色電力交易數據價值,并探索通過發布相關綠色電力價格指數、交易活躍度指數等,為金融機構投資提供參考,進一步提升電力市場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影響力和話語權。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