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劃》指出,本世紀以來,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新能源技術水平和經濟性大幅提升,風能和太陽能利用實現躍升發展,規模增長了數十倍。請談談新能源在現代能源體系架構中占據怎樣的地位?
徐進:“十四五”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規劃》的出臺恰逢其時。構建現代能源體系是相對于現行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體系而言的,其核心內涵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重點是要把握好能源的安全穩定供應與綠色低碳轉型“兩大主線”?!兑巹潯穱@“三個著力”,即著力增強能源供應鏈安全性和穩定性,著力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對如何推動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作出了全面謀劃和系統部署。由此可見,在“雙碳”目標和加快構建新型
電力系統推動下,風光等新能源在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中將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發揮主要作用,擔當主導地位,前景無限廣闊。
陳皓勇:由于全球氣候變化,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是世界各國的共同目標,其中新能源和儲能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來新能源和儲能技術已經取得很大的進步,成本也快速降低,但新能源出力的隨機性、間歇性、波動性與電力系統的功率實時平衡和安全穩定運行要求存在矛盾,而且在并網技術方面也存在一些
問題需要解決。如新能源功率預測、新型電力系統規劃/運行/控制、相關電價與
市場機制等。這些問題的有效解決將為新能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提供有力支撐。當前全球化石能源價格高企,可以說是發展新能源技術和拓展電能替代的好時機。
肖晉宇:目前,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巴黎協定》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2010~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從12億千瓦增加至28億千瓦,其中風電和光伏從2億千瓦增加至14億千瓦,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1%。即使在疫情期間,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并未減速。在丹麥、德國等發達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已經成為支柱性電源。
要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全球清潔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需要大幅提升。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經濟性不斷提高,能源供應的清潔替代將進一步加速。預計到2060年,全球陸上風電和光伏平均度電成本有望降至2美分和1美分,大幅低于化石能源發電;全球風電、光伏裝機將分別達到117億千瓦和204億千瓦,我國分別達到25億千瓦和35.5億千瓦,新能源將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體電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