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
澳門環境保護局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刊登第25/2022號行政
法規《
電力供應公共服務收費制度》。該法規指出,自2022年7月28日起,電力供應公共服務收費制度正式生效,在公共停車場或公共泊車處為
交通工具充電,費用為0.817澳門元/千瓦時至4.400澳門元/千瓦時,結束電動車充電不收費的局面,希望推動電動車健康有序發展。
近日,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工程師學會會長胡祖杰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時稱,政府積極支持電動車行業發展,預計五年內把所有公共汽車置換成電動車,同時在
政策上減免電動車購置稅,并為居民提供低價充電。
他還進一步表示,應該在餐飲、建筑等行業積極推進環保+科技,實現減碳
減排,同時加強國際間合作共促“碳達峰”。
政企合作推動科技+環保發展
南方財經:為響應國家號召“碳達峰”與“
碳中和”的目標,你認為澳門應該怎么做?
胡祖杰:最近澳門提出《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以及《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這些政策與規劃正是響應了我們國家雙碳的環保目標。
澳門政府目前大力推廣電動車輛的使用,尤其是在公共汽車方面,政府提出在5年內把所有的公共汽車置換為電動車,并且與企業之間簽署相關的合同。目前澳門的車輛大部分經
香港進口,而香港已經規定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
如果香港執行燃料車輛禁止進口的政策,那么澳門也無法通過香港進口燃料汽車。現在很多度假村往來以及口岸之間往來,使用的是源自澳門博彩企業的大型的旅游巴士,目前這些旅游巴士差不多有一半都已經改成電動車。
在政策方面,澳門政府也積極出臺相關的法律制度,包括監管汽油造成的廢氣排放以及揮發性氣體的影響,并對塑膠物料的使用作出相關規定,禁止進口一些不能降解的材料,同時鼓勵企業增加使用可循環再生的材料。此外,為了鼓勵澳門居民減少燃料車的使用,采用清潔能源的電動車,政府還支持電動車供應商在澳門推廣,目前有幾家內地流行的電動車品牌已經在澳門積極推廣,政府在購置與使用電動車方面也提供了諸多政策優惠,包括減免汽車購置稅、低價充電收費等等。
南方財經:你提到會運用環保+科技的形式
節能減排,可以具體談談科技是怎樣提升工作效率以及實現低碳環保的嗎?
胡祖杰:裝配式建筑合成法就是環保+科技的施工方法之一,它將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內進行,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產生的廢料,達到
節能減排的效果。
目前,清潔能源包括太陽能、風能、水能等,而澳門在發電方面有天然氣發電,也有燃油燒煤炭發電,我們需要逐步來改進,不斷提高使用天然氣發電的比例。現在我們大部分電力都由內地提供,之前也有很多市民注意到,澳門超過一半的電力源自南方電網,所以在能源生產的大方向上我們是被動的。我認為,澳門可以作為一個環保示范區域。舉例而言,我們可以在澳門街道上采用太陽能的燈柱,因為澳門的街道較狹窄,每年太陽照射的時間也較長。
在水資源方面,可以加強地上空間的水循環利用。在垃圾資源方面,企業可以利用一些回收的建筑材料,制造具有澳門特色的環保瓷磚,正如很多來澳門的旅客都會注意到的葡萄牙特色地磚。腳踏地上的環保磚,頭頂太陽能發電的燈柱,騎著街道上面免費的電動車輛,踩在斜坡處加裝的免費電動扶手電梯,看著澳門的風景,這就是環保+科技+澳門歷史的融合,我覺得這也可以成為澳門很大的亮點。
加強國際合作共促“碳達峰”
南方財經:澳門作為國家對外經濟金融交流的窗口之一,應該如何更好利用自己的優勢積極參與到國際
碳交易市場的發展?
胡祖杰: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議題,澳門希望產業多元化,但是我認為澳門在碳交易中只能作為平臺,溝通中外的
碳排放交易,因為澳門本身在減碳方面也是比較被動的。澳門在工業上能減排的方面不多,只能通過用水用電進行減
碳減排,以及通過將燃油汽車置換成電動車或是其他清潔能源的汽車。所以說澳門可以作為中外碳交易的平臺,澳門本身是不具備碳交易市場的。
南方財經:怎樣通過國際環保合作發展
論壇,加強國際上的合作以及澳門與其他國家的聯系?
胡祖杰:8月份計劃舉辦的國際環保合作發展論壇主要分為兩部分,首先就是實體項目合作,包括最新的材料以及環保方面的工程施工,另一方面就是學習歐洲的環保政策。2019年,我們在莫桑比克參加了葡語國家論壇,學習了他們最新的歐洲環保政策,并通過澳門工程師學會與葡萄牙協會簽署合作協議,推動這些政策在澳門實施。歐洲的某些環保政策在澳門使用以后,可以進一步推廣到粵港澳大灣區,也可以推動我們國家參考歐洲的政策,因地制宜出臺相關環保政策。
其實,國家間的環保合作模式已經在不斷改變,我們不僅僅可以在線下見面共同討論,還可以通過線上形式溝通交流。即使身處在不同地域,只要我們有共同實現低碳環保的理念,就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