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世界各地的極端高溫天氣屢屢破歷史紀錄。面對氣候變化這一全球性
問題,日前在華東理工大學舉辦的“
碳中和及卓越人才培養”中外大學校長
論壇上,多位與會大學校長及海內外“雙碳”領域的專家學者不約而同地談到,“雙碳”是能源重大轉型的一場綠色革命,更是一場系統性社會變革。高校有責任為年輕人提供時代發展的“鑰匙”,也擔負著他們能夠應對人類巨大挑戰的責任。
目前,我國多所雙一流高校積極布局“雙碳”領域專業和人才培養,已開始或計劃招生。此次論壇上,多位大學校長在碳中和目標背景下,共同探討產教融合、科技攻關、創新人才培養的理念、思路與舉措。
全新“零碳”體系帶來百萬億級的產業機遇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
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提出,“雙碳”是能源重大轉型,是一場綠色革命,是一場系統性社會變革,將會引領構建一個全新的“零碳”產業體系,還預測會誕生一大批新行業、新技術、新商業模式。在科技方面如新能源,新型
電力系統、儲能、可再生燃料、CCU、CCS、智慧能源、虛擬電廠、區塊鏈支撐等。同時,由此也將引發了
市場和金融變革。
多位校長和與會專家認為,要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就必須把能源的飯碗端在自己手里。然而目前在低碳科技、市場、金融等新興領域,人才儲備仍然相對缺乏,因此,相應的“雙碳”領域人才培養格外迫切。
碳中和理念融入人才培養
我國多所雙一流高校,正在積極布局“雙碳”領域專業和人才培養。
目前,上海交通大學成立智慧能源創新學院,并新設智慧能源專業。
華東理工大學圍繞碳中和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成立了國內首個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朱為宏副校長介紹,華東理工大學聚焦碳中和技術創新、強化科教融合培養卓越工程師的探索和實踐,提出加強“綠色低碳”教育的思考和建議。
四川大學成立碳中和未來技術學院,并面向本科生開設碳中和技術創新班。四川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許唯臨,從碳中和平臺建設、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社會服務4個方面,介紹四川大學以國家級人才隊伍為基礎,打造具有川大特色的碳中和課程體系、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經驗與做法。
華東理工大學黨委書記杜慧芳希望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推動碳中和領域學科交叉創新和急需緊缺人才培養,與全球伙伴院校一道,共同為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為世界可持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