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集團(簡稱“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宏觀策略主管劉立男近日發布研究報告,展望2023年中國關鍵領域的
政策、
法規和改革舉措。劉立男在報告中表示,2023年對中國而言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中國向常態化邁出堅實的一步將為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帶來動能。
劉立男表示,當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地緣政治不確定性陡增。為實現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宏觀政策調整顯得更加緊迫。2023年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簡稱“二十大”)后的“開局之年”,預計中國將在今年開始落實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未來十年的發展規劃。
聚焦綠色轉型——構建 “1+N”政策體系
香港綠色金融有望實現騰飛
2022年,中國在可持續金融發展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構建 “1+N”政策體系,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
碳中和,并持續完善重點領域的綠色產業政策。同時,綠色金融
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中國綠色債券市場存量規模為1.26萬億元,位居全球第二。
政策與工具方面,相關部門推出更多財政及貨幣政策工具,以支持綠色發展,如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碳
減排支持工具,并與歐盟聯合發布了《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為促進中歐綠色債券市場的綠色投融資提供了重要參考。
劉立男認為,轉型金融在2023年將引領中國可持續金融市場的融資需求。
劉立男稱:預計監管部門將制定更詳細的轉型金融分類法,并協同更多國家共同制定綠色和轉型金融的共同分類目錄;同時,預計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采用結構性工具,以降低融資成本,支持可持續發展和轉型融資。
從細化領域來看,劉立男預計,更多發行方將發行基于《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綠色熊貓債和轉型熊貓債。而在ESG信息披露方面,ESG統計報告及碳核算標準化有望進一步完善。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市場,香港擁有充裕的美元、人民幣、港幣資金池,其投資者構成也非常多元化,包括銀行、基金、個人投資者,這些都是促進香港今年綠色金融大發展的積極市場條件。
據悉,2023年1月第一周,香港特區政府率先完成了今年首批綠色債券發行,以政府的資質和信用水平,為其他企業提供信用定價基礎,也有助于推動境內外企業在海外市場融資。
劉立男稱:“香港已經采用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的各項標準,綠色融資相關條件較為寬松,只要符合綠色標準,可獲得相較市場信用定價更具優勢的補貼機制、讓利機制,利于企業獲得相對較低的融資成本。”
“通過互聯互通機制,境內投資者投資海外的人民幣資產已經放開,海外市場有更多可供境內投資者選擇的金融工具。這些趨勢對于綠色金融在香港市場發展都是非常積極的市場條件,所以我對于香港綠色金融發展的前景預期非常樂觀。”劉立男對新華財經表示。
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市場準入自由度提高互聯互通機制有望進一步擴容
2023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5周年,也是推行“一帶一路”倡議的10周年。劉立男認為,中國今年將繼續穩步推進資本項目的高水平開放。
首先,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之間的互聯互通機制有望進一步擴容,包括股票互聯互通、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互換通,以及人民幣債券期貨。
其次,中國將繼續完善外匯管理政策,促進人民幣跨境結算、跨境融資流動和外匯風險對沖。劉立男預計,中國將擴大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優化中小企業外匯套期保值服務,并健全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總體穩定。
同時,隨著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廣泛應用、中國金融市場準入自由化程度提高,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RCEP伙伴國的經貿合作的加深,人民幣國際化將在未來幾年穩步推進。劉立男預計,2023年人民幣跨境支付規模將增長15%;未來五年間,預計人民幣結算量平均每年將增長10-15%。
此外,劉立男對新華財經解釋稱:“中國綠色債券之前的發展主要依靠境內的發行人和境內投資者,未來海外市場也可作為離岸人民幣的一個窗口,大力推動包括‘一帶一路’綠色融資、支持亞洲其他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融資,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相關投資,促進改善貿易環境相關投資,如物流、道路
交通等。”
數字經濟轉型——2025年底市場規模或將增至66萬億元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大幅增長。未來十年間,中國將繼續遵循以創新驅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數字化轉型也仍將是促進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二十大報告里也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并將其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目標之一,承諾在未來五到十年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若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平均每年增長10%,預計中國數字經濟規模在2025年底將增長至66萬億元,占中國GDP的比重將升至45%。
劉立男預計,2023年中國政府將批準若干平臺企業的資本融資和投資項目。此外,平臺企業在研發投資、跨境及出海業務、運營成本和人才政策方面也有望獲得融資便利。
債務風險管理——政策支持提振房企融資需求
2022年11月下旬以來,監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以應對房地產市場風險,其中包括:承諾調整政策以恢復市場對房地產行業的信心;提供各類融資方案,幫助開發商管理流動性和負債風險,并加速行業整合;允許地方政府下調抵押貸款利率以提振房地產需求。
2023年,化解債務風險仍將是中國金融穩定管理的優先事項。
劉立男認為:隨著政府逐步加大對房地產行業的政策支持,預計2023年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和地方政府的違約風險將整體可控。后續,有望采取財政政策支持公共住房和租賃住房,以吸收商品房庫存。同時,此前已經成功完成債務重組的違約開發商,將提振信貸市場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