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數讀年度能源消費:煤增氣降 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持續提升

2023-3-1 15:46 來源: 澎湃新聞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進口國,要在2022年劇烈動蕩的能源市場統籌能源安全保障與綠色低碳轉型并非易事。國家統計局2月28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下稱《公報》)披露了去年國內能源生產與消費的主要數據,澎湃新聞對此進行梳理和拆解。

  據《公報》,2022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節能降耗減排穩步推進。

  2022年,國際能源供需形勢嚴峻復雜,能源供應持續緊張、價格大幅波動,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國內能源供應必然受到國際能源供需變化和價格波動的影響,保供難度和壓力明顯增加。

  國內能源的增產增供是抵御市場異常波動、守住能源安全底線的核心。去年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46.6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9.2%;原煤、原油、天然氣分別增長10.5%、2.9%和6%。

  綜合歷年數據,2022年我國全年原油產量達2.04億噸,這是自2016年國內原油產量調減至2億噸后,首次重回2億噸;天然氣產量約2200億立方米,年增產量連續6年超百億立方米;煤炭之于能源電力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顯著提升,全國煤炭產量創歷史新高。

  與此同時,清潔能源生產保持較快增長勢頭。2022年,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2959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8.5%。

  《公報》顯示,去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56405萬千瓦,比上年末增長7.8%。其中,火電裝機容量133239萬千瓦,增長2.7%;水電裝機容量41350萬千瓦,增長5.8%;核電裝機容量5553萬千瓦,增長4.3%;并網風電裝機容量36544萬千瓦,增長11.2%;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39261萬千瓦,增長28.1%。

  消費端,經初步核算,去年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4.1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2.9%。煤炭消費量增長4.3%,原油消費量下降3.1%,天然氣消費量下降1.2%,電力消費量增長3.6%。

  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9%,上升0.4個百分點。2018年,清潔能源消費量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為22.1%,近年來穩步攀升。


  2018-2022年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本文圖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據官方數據推算,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7.5%,提高0.8個百分點。

  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指核電、風能、水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國際承諾的重要指標。“十三五”時期,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從12%提高到15.9%。《“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提出目標,到2025年,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過去十年持續快速增長的國內天然氣消費量在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據國家發改委數據,2022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3663億立方米,同比下降1.7%。

  業內觀點認為,上述負增長是2022年國內經濟增長放緩和國際天然氣價格大幅攀高雙重作用下的產物。天然氣消費負增長是暫時的,但長期看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將是大概率事件。

  去年,以原油為首的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波動。此背景下,2022年我國多個主要能源品種進口數量降低、進口金額上升。


  2022年主要商品進口數量、金額及其增長速度

  其中,煤及褐煤進口量29320萬噸,較上年下降9.2%,但金額增長22.2%;原油進口50828萬噸,下滑0.9%,進口金額24350億元,同比大漲45.9%;天然氣進口量降低近10%,所涉進口額上升30.3%;成品油進口量降低2.5%至2645萬噸,金額上升21.2%。

  “我國是能源生產大國、消費大國,也是進口大國,在嚴峻外部環境下,實現能源保供穩價,特別是穩價,十分不易。”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在1月中旬的發布會上介紹稱,2022年1-11月,美國、歐元區CPI中能源價格同比分別上漲了27%和38%,其中天然氣價格同比漲幅達到26.6%和56.5%,電力價格同比漲幅分別達到12.9%和36.3%。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在同樣面對國際市場沖擊,同樣面對極端天氣考驗的情況下,依靠制度優勢和保供穩價組合拳,實現了能源價格總體穩定在合理區間。去年1-11月,我國CPI中居民水電燃料價格僅上漲了約3%,汽柴油價格漲幅也明顯低于歐美,尤其是居民電價、氣價總體保持穩定。

  去年,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較快成長,新能源行業是典型代表: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00.3萬輛,比上年增長90.5%;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量3.4億千瓦,增長46.8%。

  另據商務部數據,在去年,以電、光、鋰這“新三樣”為代表,就是以電動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的出口為代表,我國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轉型的產品成為出口新增長點。2022年,電動汽車出口增長了131.8%,光伏產品增長了67.8%,鋰電池增長了86.7%。

  《公報》數據還顯示,2022年,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1.6%,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0.8%,噸鋼綜合能耗上升1.7%,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

  去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84039億元,比上年下降4.0%。分門類看,采礦業利潤15574億元,比上年增長48.6%;制造業64150億元,下降13.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4315億元,增長41.8%。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