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衛報》報道,在日前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大會上,智囊機構“德國觀察”和歐洲氣候變化行動網絡共同發布了《氣候變化績效指數》報告,將澳大利亞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表現最差的工業化國家;表現最好的國家是丹麥,瑞典和英國緊隨其后。
排名第22的德國是全球10大排放國中在對抗氣候變化方面表現最佳的;澳大利亞總體排名倒數第二;沙特阿拉伯墊底,但它不屬于工業化國家。
報告指出:“澳大利亞新的保守黨政府廢除了之前生效的氣候
政策。如此一來,與去年相比,該國在政策評估方面的名次下跌了21位,取代加拿大成為表現最差的工業化國家。”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國,排名第45,比世界第二大排放國美國低一位。
但報告說,即便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表現得和排名靠前的國家一樣好,全球氣溫仍然可能上升超過2攝氏度——這被認為是一個危險的水平。鑒于這個原因,排名榜上的前三名空缺。
這份報告涵蓋了全球前58個溫室氣體排放大國,它們與能源相關的排放量占到全球排放量的90%。報告作者、來自德國觀察的揚·伯克(Jan Burck)說:“有趣的是,排名墊底的6個國家——俄羅斯、伊朗、加拿大、哈薩克斯坦、澳大利亞和沙特阿拉伯——都擁有大量的化石燃料資源。這是禍根。”
這份指數報告評估了各國在五個方面的表現:排放水平、排放趨勢、能源效率、可再生能源政策,以及在國內和國際層面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報告稱,丹麥是全球的典范,為工業化國家如何做到不僅許下承諾而且實施有效的氣候政策樹立了榜樣。
澳大利亞慈善機構氣候研究所的歐文.杰克遜說:“澳大利亞一直在退步,比如試圖通過倒退的政策變化,阻礙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
他表示:“我們也應該公平地參與全球行動,而不是試圖搭別國的便車。”
上個月,國際能源署發布《2014年排放差距報告》稱,澳大利亞以及加拿大、美國和墨西哥是唯一可能無法實現其承諾的2020年
減排目標的國家。報告說,澳大利亞廢除碳價格方案,意味著該國在實現到2020年減排5%這一目標的道路上“脫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