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22年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2022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發布

2023-12-1 15:02 來源: 中國氣象局

12月1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22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此次發布的中國溫室氣體公報,是中國氣象局服務于雙碳戰略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決策服務產品之一,這是中國連續第12年發布中國的溫室氣體監測情況。

溫室氣體減排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昨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迪拜召開。11月15日中美雙方發表了關于加強合作應對氣候危機的陽光之鄉聲明。恰巧在同一天,11月15日,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公報》。
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有儀器觀測以來的歷史紀錄

WMO《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公報》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公報指出,2022年全球大氣主要溫室氣體濃度繼續突破有儀器觀測以來的歷史紀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達到417.9±0.2 ppm、1923±2 ppb、335.8±0.1 ppb,相比2021年,2022年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幅約2.2 ppm,大氣甲烷和氧化亞氮濃度增幅分別達16 ppb和1.4 ppb。

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及增幅變化趨勢

報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比工業化前平均水平高出50%,但其增長率略低于前一年和前十年的平均水平,這很可能是由于碳循環的自然、短期變化造成。

盡管科學界對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已有廣泛的了解,但關于碳循環以及海洋、陸地生物圈和多年凍土區的碳通量仍存在一定不確定因素。因此,今年6月第19屆世界氣象大會批準建立新的全球溫室氣體監測計劃,把所有天基和地基觀測系統以及建模和數據同化能力集中在一起,提供一個綜合的、可操作的框架,以便能夠說明與人類活動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自然的源和匯,為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的實施提供重要信息和支持。
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的二氧化碳濃度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

《2022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

中國氣象局在世界氣象組織框架下,協調中國區域的溫室氣體及相關微量成分高精度觀測。2022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顯示,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觀測的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的濃度分別為419.3±0.2 ppm、1979±0.6 ppb、336.5±0.2 ppb,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平均濃度大體相當,二氧化碳濃度較2021年度增幅約2.3ppm,與全球增幅基本持平,過去10年平均絕對增量為2.16ppm,低于全球同期增幅(2.46ppm)。

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室外觀測場

利用衛星遙感監測也顯示,2022年中國陸地區域年平均大氣CO2濃度增量明顯低于過去10年(2013至2022年)平均絕對增量。

另外,甲烷濃度較2021年增幅約14ppb,略低于全球同期增幅(16ppb)。2022年度我國6個區域本底站的CO2和CH4濃度與2021年度相比大多呈現增加趨勢。

中國氣象局高度重視溫室氣體監測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陸續建成了由1個全球大氣本底站和6個區域大氣本底站組成的大氣本底觀測站網。實現對《京都議定書》管控的7大類30余種溫室氣體(CO2/CH4/N2O/SF6等)觀測,形成了觀測-運行監控-維護標校-質量控制-應用分析等于一體的溫室氣體本底觀測業務體系。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在青海瓦里關全球大氣本底站開展甲烷觀測,2009年起逐步在其他區域本底站建立在線觀測業務,積累了我國最長序列的高精度甲烷觀測資料。

截至目前,中國氣象局已建成117個高精度溫室氣體觀測站。為了進一步強化全球溫室氣體監測能力,2016年起,我國陸續發射了5顆具備全球大氣二氧化碳監測能力的衛星,并于上月19日啟動了面向碳盤點的下一代全球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項目。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當前我國已初步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溫室氣體立體觀測能力。

未來,中國氣象局還將進一步提升觀測能力,形成覆蓋我國16個氣候關鍵區并輻射全球主要緯度帶的全要素溫室氣體本底觀測骨干網。并計劃于2025年發射風云3號氣象衛星08星,將搭載更高性能的全球溫室氣體監測儀器。

下一步,我國將基于更高精度的天空地一體化的全球溫室氣體觀測數據,加快發展和完善我國自主的全球碳源匯監測核校支撐系統,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順利實現我國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提供科技支撐。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