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流域水污染嚴重 北京實施北運河流域綜合治理
北運河是海
河北系的一條重要河流,涉及北京市東城、西城、崇文、宣武、昌平、海淀、朝陽、順義、通州、石景山、豐臺、大興、門頭溝、延慶和懷柔等區縣。
《北京市環境質量報告書》顯示,北運河水系是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最差的水系,大部分河段達不到水體功能要求。作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也是唯一常年有水的主要河道,北運河承擔著中心城區90%的排水任務。
北京市水務局總工陳鐵介紹, 2007年北運河水系有水河流41條段,達標4條段,達標長度百分比僅為20.5%。流域內污染源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生活污染源(含居民生活污染源和社會服務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含水產養殖、畜禽養殖、種植業污染源)和工業污染源(含典型工業污染源和非典型工業污染源)。年污水排放總量為10.6億立方米,各類污染源COD年排放總量為8.72萬噸,氨氮年排放總量為1.23萬噸。
“流域水資源和水環境嚴重滯后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改善水環境、提高雨污水資源利用率、恢復河道行洪能力已經刻不容緩。”“十一五”海河項目負責人曲久輝院士表示。
2008年,以水專項實施為契機,“北運河水系上游典型污染區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以北運河流域上游典型污染區主要污染源為研究對象,北京市全面啟動了北運河流域綜合治理,出臺了《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規劃》。
通過國家專項辦的大力支持,以北運河為工作對象,北京市分別在北運河上中下游實施了3項水專項課題:在上游開展控源
減排,實施分散點源的禽畜養殖廢水處理和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濕地深度凈化;在中游開展生態修復,建設旁路/離線凈化系統和生態濕地;在下游對工業污水處理廠廢水進行深度處理,構建生態河道。通過自上游到下游一系列示范工程的實施,北京市全面提升了入河水質,北運河示范流域的水環境質量有了明顯改善,河道水質由劣Ⅴ類提升到Ⅳ類以上,呈現出“水清岸綠,有水則清,無水則綠”的效果。
“北運河流域水系綜合治理是北京市人大常委會連續五年跟蹤推進的重點工程,北京市從污水治理、生態治河、清潔小流域建設、農業面源和畜禽糞便污染防控等方面入手,共落實流域綜合治理項目32項,投資138億元,包括綜合示范區沙河水庫流域在內的北運河水系水質得到了有效改善。”北京市水務局孫鳳華表示。
除此之外,科學研究還為地方的水環境管理在規劃和
政策方面提供了有利的科學支撐。“北運河水系上游典型污染區污染控制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負責人李其軍介紹,課題組通過《北京市跨區縣界斷面生態補償辦法研究》,調研了國內重點省市跨界斷面生態補償辦法的制定情況和實施效果,考察了北京市已有的水環境管理經濟政策,并分析總結出北京市在河流斷面經濟政策方面的主要需求,提出了適合北京市的區域跨界水體斷面生態補償辦法,構建了補償原則、水質監測制度、補償標準和財政制度等補償政策框架。
“這些辦法的出臺將經濟管理政策納入北京市水環境管理考核政策體系,將有利于督促和激勵區縣政府加強區域水環境治理,進一步提高區縣政府治理河流的積極性,落實屬地責任,確保北京市“十二五”水環境保護目標順利實現。”陳鐵表示。
據了解,目前這一項目已形成了《北京市水環境區域補償辦法(試行)》(京政辦發〔2014〕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