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積極研究減排政策、及時調整業務布局、合理分解減排目標

2023-12-27 10:43 來源: 中國石化報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將更嚴格

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的意見》。

碳排放雙控,是指碳排放總量控制和碳排放強度控制,是我國未來最重要的碳減排政策之一。碳排放總量控制是指對一定時間段內(通常為一年)區域內產生的碳排放總量進行限制;碳排放強度控制是指對一定時間段內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限制。

在碳排放總量控制方面,首先,國家將總體碳減排目標層層分解到各省份落實,綜合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發展定位、產業結構和布局、能源消費現狀、節能潛力等因素,確定各省碳排放總量目標。預計在目標分解中,將向能源利用效率較高、清潔能源比例大、發展較快的地區適度傾斜。同時,將加快選擇在有條件的地方、行業開展碳排放增量控制試點。此外,“十四五”期間,或將對直接排放已達峰的省份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對當期達峰的省份實行碳排放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對“十五五”期間達峰的省份,主要實行碳排放強度控制。

其次,預計國家對各省份分解減排目標總量后,各省份再靈活分解至各行業企業,設“基準排放上限”,具體由行業標桿值、企業歷史碳排放水平、碳泄漏暴露因子和調整系數4項相乘所得。煉油化工行業由于生產環節復雜,單一進料的終端產品較多,很難由單一產品產量設置標桿值,我國或將參考歐盟碳市場煉油行業的標桿值方法進行設計。

再次,國家將建立在建、擬建、存量的高碳排放項目清單,分類施策,對碳排放總量高于一定標準的項目,由地方和中央共同管理;對碳排放總量指標缺乏的經濟發達省份,或允許省份之間進行生態補償交易。

在碳排放強度控制方面,預計將對省份設置基本約束和標桿激勵的減排目標,完成激勵目標的地區享受考核上的優惠和便利。同時,國家對行業內生產裝置和終端產品動態調整減排目標和標準。對行業產品設定限額值、準入值和先進值,存量項目產品面臨限額值約束,擬新增項目的產品面臨碳排放準入門檻。企業不符合碳排放標準的存量資產需要升級改造,否則將淘汰或限制用電用能并收回項目碳排放指標。目前,部分行業碳排放標準已經公布,其中煉化行業的煉油和乙烯碳排放強度暫定標準已出。未來,石化產品將依據納入碳市場的時間迎來更嚴格的碳排放標準考核,碳排放范圍也將從僅考慮生產碳排放擴大到全生命周期碳排放。

此外,國務院國資委還將加大對國企、央企的碳排放考核力度,設定稍嚴標準,評估“碳承受力”(單位產品利潤與處理單位碳排放成本的比重)并計入考核范圍。

地區差異將對煉化企業產生不同的碳約束壓力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的硬約束需要煉化企業遵守剛性的生產經營要求。地區間的碳排放空間余量和減碳壓力不同,將直接對煉化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不同程度的環境約束。

根據《中國能源統計年鑒》的能源消費活動水平計算各省碳排放量,整體來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多省份表現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總量方面,山東河北江蘇內蒙古、廣東、山西遼寧居前列。這些省份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同時為省外提供大量高載能產品。強度方面,寧夏、內蒙古、新疆、山西和河北居前五;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福建居后五,碳排放強度較低的省份經濟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第三產業相對發達,產業結構較均衡。

當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面臨減排幅度大、轉型任務重、時間窗口緊等諸多挑戰。為此,國家要堅持地區和行業梯次有序碳達峰原則,鼓勵已實現碳達峰的地區碳排放量不再明顯增長、可再生能源豐富的地區盡早實現碳達峰。

分省份看,整體實現碳達峰時間有明顯地區性差異,基本可分為四類。

第一類省份已基本實現碳達峰,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福建、廣東、浙江等,主要為經濟發達且基本完成產業結構低碳轉型的低碳示范省。這些省份在“十三五”期間通過產業結構轉型,基本完成了碳排放與經濟增長脫鉤,預計碳排放在“十四五”期間會持續下降。其中,廣東、江蘇、浙江等省擁有較強的原油加工能力,以及較為先進和合理的煉油工藝和產品結構。這些省份產品結構多以基礎化工原料為主,多產烯烴、芳烴等高附加值產品,面臨的碳排放約束更大,因此需要加強碳排放監測和管理,推進煉油向化工轉型,提升產品附加值,降低碳排放強度,加快實現地區石化行業碳達峰目標。

第二類省份預計在“十四五”末期實現碳達峰,包括貴州陜西安徽江西云南、湖北、重慶、廣西四川湖南等省份,主要為經濟高速增長但尚未形成高耗能行業路徑依賴的低碳潛力省。這些省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保持了較高的GDP增速,單位GDP能源消耗和人均排放量則維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經濟增長質量相對較高,產業結構相對低碳。同時,這些省份處于低碳轉型中期,碳排放增速顯著慢于GDP增速,正在脫鉤中,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徹底完成碳排放與經濟增長的脫鉤,碳達峰前新增高碳排放項目約束較大。根據《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這意味著未來3年的凈增空間不足1億噸。因此,這類省份需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效水平、推廣低碳技術,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實現碳達峰目標。

第三類省份預計在“十五五”期間實現碳達峰,包括山東、山西、河北、遼寧、吉林河南黑龍江青海甘肅等省份,主要為重工業比重較高、亟待低碳轉型的重工業轉型期省份。這些省份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間GDP增速較低,但由于產業結構(工業增加值占比較大)和能源結構的原因(單位GDP能耗偏高),大部分“十三五”期間還沒有出現碳排放與GDP脫鉤的跡象。在碳中和、碳達峰背景下,這些省份成品油需求即將進入峰值平臺期,而化工品尤其是高端新材料需求仍將長期保持增長,而我國烯烴、芳烴等基礎化工原料保障能力不足。一些煉油工藝和產品結構較落后的省份,需要加快技術改造和創新,推廣分子煉油、綠色工藝等低碳技術,提高原油轉化深度和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碳達峰目標。

第四類省份預計在2030年左右實現碳達峰,包括內蒙古、寧夏、新疆、海南西藏等省份。這些省份目前仍處在經濟發展與低碳轉型的早期階段,面臨低碳轉型與經濟發展的雙重挑戰,還要考慮其生態屏障作用,其碳達峰行動受國家能源布局影響大。

未來,我國各地區的碳排放余量緊張程度也有明顯差異。碳達峰前,北京和天津處于碳排放盈余狀態,華北和環渤海區域則整體處于碳排放緊張狀態。其中,河北、內蒙古、山西、山東和遼寧作為資源大省面臨較嚴峻形勢,預計平均每年碳排放缺口將超過1.5億噸,降碳壓力較大,是未來碳排放“雙控”工作的重點省份。華南及東南地區表現優異,包括福建、廣東在內的多數省份處于碳排放盈余狀態,僅浙江、安徽處于碳排放均衡狀態,而江蘇則處于碳排放緊張狀態。華中地區整體處于碳排放空間盈余狀態,預計平均每年碳排放盈余將超過0.5億~1.5億噸。西南、西北地區的碳排放空間充分盈余,這些區域多為經濟欠發達省份,預計平均每年碳排放盈余量將超過1.5億噸。碳排放約束較強省份的煉化企業,可考慮通過能源路線調整降低自身碳排放總量,減輕約束。同時,可提前與地方政府溝通協商碳排放指標,考慮“油轉特”(相同條件下,特種油碳排放稍低于常規的汽煤柴油)、“油轉化”和精細化工的路線方向,通過延鏈、補鏈、強鏈實現煉化一體化發展。

煉化企業應優化調整產能提高碳減排效率

當前,我國已建成投產近30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行業正在向裝置大型化、煉化一體化、產業集群化方向發展。我國密集出臺的碳減排政策將倒逼煉化企業優化調整產能、加快低碳轉型。

積極研究國內碳減排政策,把握政策窗口期。一方面,煉化企業研究人員應持續跟蹤國際、國內碳減排政策動向,積極研判我國碳排政策趨勢,分析政策影響,把握政策窗口期,用足用好碳政策,及早應對。同時,重點跟蹤發達國家最新碳減排政策,提前布局應對全球示范效應。例如,未來我國或借鑒德國做法,區域碳市場或轉向特色碳市場,試點實行“上游”碳排放交易;借鑒美國經驗,可能對甲烷排放征稅,用以試點征收廣義碳稅。這些都將使煉化企業在碳排放雙控背景下,面臨更多的碳排放約束和可能的碳排放成本抬升,需要提前應對。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碳排放政策體系日趨完善,在行業碳排放核算體系和產品碳排放標準的構建和規范過程中,煉化企業應積極主動參與,充分溝通表達發展訴求,助力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關注地方政策和產業發展實際,及時調整業務布局。煉化企業應重點關注不同政策情景下各省市的碳排放緊張程度及未來碳排放空間余量,結合各省市政策和產業發展實際,優化調整自身產能、業務布局,加快園區化和基地化建設。例如,對位于北京和天津兩地的煉化企業來說,鑒于石化產業在當地所占的GDP比重,未來面臨的碳排放約束將主要來自當地政府,應提前做好與地方政府的溝通協商,抓緊通過能源路線調整,以及固碳、負碳技術等手段進一步降低自身碳排放總量以減少約束。考慮到上海市石化化工行業“十五五”期間碳排放總量不增加的產業政策,以及擁有世界級石化基地的優勢,地處上海的煉化企業地理位置優越且整體效益較為可觀,主要考慮“油轉化”及高端化學品、精細化工的路線調整。此外,受海南省2030年禁售燃油車政策影響,未來海南地區成品油市場將進一步萎縮。但海南省工業基礎薄弱,預計面臨的碳排放約束不大,因此地處海南省的煉化企業可以考慮加快“油轉化”步伐,上新項目。

提前建立碳配額分配機制,合理分解企業碳減排目標。煉化企業可參考歐盟CTW碳核算方法,選取行業內部前30%工藝水平裝置的數值作為標桿值,計算出企業獲得的碳配額,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碳減排管理。各煉化企業可根據測算的碳減排成本及基礎碳配額,適時開展內部碳交易,識別出能夠參與碳市場業務創新的重點領域。同時,對國務院國資委可能下達的碳排放總量減排任務,大型煉化企業集團可以考慮優先分解給內部碳減排成本較低的煉化企業,從而提高各企業的碳減排效率。

各省整體碳達峰時間 及預測


達峰時間:已基本達峰

省市:北京、上海、天津、江蘇、福建、廣東、浙江

特點:經濟發達省份,單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增速低。

達峰時間: “十四五”期間

省市:貴州、陜西、安徽、江西、云南、湖北、重慶、廣西、四川、湖南

特點:“十四五”碳排放進一步下降,期間新增高碳排項目約束較大。

達峰時間:“十五五”期間

省市:山東、山西、河北、遼寧、吉林、河南、黑龍江、青海、甘肅

特點:人均碳排放、單位GDP能耗等指標均較高,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亟待轉型。

達峰時間:2030年左右

省市:內蒙古、寧夏、新疆、海南、西藏

特點:面臨低碳轉型與經濟發展雙重挑戰,還需考慮其生態屏障作用,受國家能源布局影響大。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