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在湖州圓滿舉行

2024-8-19 13:34 來源: 南方都市報

  8月15-16日,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湖州,兩院院士、科學家及國際組織、全國學會、科創機構等代表再次齊聚一堂,共同舉辦2024綠色低碳創新大會。

  今年綠碳大會的主題是“促進能源轉型發展,共建清潔美麗世界”。開幕式上,來自國際科技組織、國內外知名高校、全國學會、綠色低碳領域科技企業和創投機構的近300位科學家、企業家、創投家代表齊聚一堂,共謀綠色技術創新、能源綠色轉型、低碳人才會聚、生態科普提質等方面議題。多位嘉賓作主旨報告。

      邁向碳中和,能源轉型和清潔能源兩手抓

  “深海采礦被認為是面對全球資源匱乏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路徑。”第一位發言的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環境與輕紡工程學部副主任李家彪。圍繞“深海資源開發的綠色之路”,他就深海采礦所面臨的關鍵技術難點、保護深海環境的重大挑戰等做出專業解讀。“與陸地采礦相比,深海采礦是一種社會干擾最小、廢物少、碳排放更低的選擇。”在李家彪看來,即便如此,深海地質、地形、水深給采礦車海底作業仍然帶來了不小挑戰。此外,深海礦產開發對海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都有一定影響,開發過程需受到嚴格的監管和約束,“深海采礦的風險不容忽視,需要更廣泛地看待各種礦物來源之間的內在權衡。”

  大會還有海外專家的聲音。

  以花園城市聞名的新加坡在2021年發布了2030年綠色發展藍圖,作為這一藍圖的起草者——新加坡國家環境局高級專家、新加坡工程師學會前主席鐘德鉉(Dalson Chung),介紹了新加坡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英國伯明翰大學教授約翰·勞赫德(John Loughhead)分享了英國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實施路徑及核心挑戰等。“就拿鋼鐵生產來說,我們把傳統的高爐進行改造,可以直接進行氧化還原生產。通過這樣的方式,所產生的廢氣可以進行循環使用。”約翰·勞赫德說,工業脫碳對英國而言優勢是多方面的,但當前英國面臨最大的挑戰,在于怎樣通過前20年的實踐形成比較好的工業脫碳模式和商業運營模式。

  “碳”索新路,攜“綠”而行,論壇在凝聚東西共識之外,目光更多落在探索如何走出符合中國實際的碳中和道路?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綠碳能源的使用至關重要,要能源轉型和清潔能源兩手抓。

  “我國各類生物質年產量超過40億噸,折合12億噸標煤以上,相當于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的20%左右。但目前,生物質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僅為1%左右,而歐盟這個數值高達11%以上。從生物質能的體量和當前應用的比例來看,還是有非常巨大的應用潛力。”清華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系副研究員王海名指出,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應該充分發揮生物質綠色碳源的屬性,實現部分能源及資源的綠色替代。會上他表示,正在與其團隊進行生物質高效熱轉化方面相關的研究。

      2023年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成果發布

  綠色低碳創新,技術更新迭代是引擎。

  據評估,近50%的碳減排量需依賴于尚未成熟的技術;在碳中和情形下,到2030年,清潔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的總投資需超過4.5萬億美元。

  “能源的綠色轉型亟需科技創新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校長高翔院士在主旨報告中提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是邁向可持續未來的必由之路,加快構建高能級創新平臺,推動清潔能源科技創新是關鍵。據他介紹,目前,浙江省布局了白馬湖實驗室等十大實驗室和十大技術創新中心,正在推動能源材料、人工智能、農業、海洋等領域的前瞻性基礎研究和引領性原創成果突破。

  此外,本屆大會還從高校和研究機構的52項申請材料中,評選出“2023年度中國碳達峰碳中和十大科技創新成果”,氫能源技術、低碳電力技術、碳監測評估技術、碳匯技術、低碳管理等領域10個項目入圍,集中展現了我國在“雙碳”領域相關研究的前沿成果。

  比如自然工質CO循環理論與技術,據此開發的世界首臺二氧化碳柴油機余熱回收系統熱效率提升絕對值超過國際最好水平;有機廢物厭氧發酵沼液催化重整處理與制氫利用技術,可服務我國年產百億方規模沼氣工程,碳減排潛力近千萬噸。

  論壇上,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張寧在演講中提到,碳中和是電力系統的頂層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碳中和的目標需要‘源網荷儲’的協同才能實現。”她同時指出,數字化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底層基礎,數字賦能為電力系統的智慧運行消納高比例新能源提供有力支撐,AI人工智能以及先進通信技術的不斷應用將助力電力系統邁向碳中和。

  張寧與同在清華電機系的康重慶教授研究團隊,共同對我國電力系統面向碳中和的結構形態與演進路徑進行了研究,預計2060年電力系統達到碳中和時,電氣化率將從27%提升至約70%,全社會用電量相比2020年將增加1倍以上,相當于在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電力系統需要將規模擴大1倍以上。

  大會在平行學術交流活動中舉辦了碳中和與能源智聯、能源綠色轉型發展、數字化引領高端裝備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等專題研討會,開展“大手拉小手”生態科普活動、“綠動之江低碳未來”院士湖州行等活動。大會期間,世界科技工作者聯合會第96次執委會召開綠色低碳發展與科學家責任研討會,并發布“綠色低碳發展倡議”。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