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財證券近日發布新能源行業2025年度策略報告:光伏供給側優化進行時,風電盈利修復在即。
以下為研究報告摘要:
顆粒硅有望憑借成本及工藝優勢持續滲透原材料環節。一方面,顆粒硅的物理特性使其更容易充分填充單晶硅拉棒環節的石英坩堝,同時更加適配CCZ連續直拉法工藝替代,能夠進一步提高拉晶環節生產效率;另一方面,硅烷流化床法生產工藝的優化和效率的提升,使得顆粒硅平均生產成本較棒狀硅顯著降低,更加契合光伏產業降本增效發展趨勢。
N型硅片切換背景下,拉晶及切片設備有望迭代。CCZ法兼具生產效率及工藝優勢,能夠減少雜質含量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CCZ法通過加料與拉棒同時進行,一方面減少了拉棒等待時間,并且使得硅棒長度不受石英坩堝制約,進而提高生產自動化程度及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另一方面,CCZ法由于可以實現連續投料,因此石英坩堝硅熔體可以維持在較淺程度,并可保持液位穩定,通過減少熔體與石英坩堝接觸面積及熔體內部對流強度從而抑制氧雜質含量。
xBC電池切換邏輯下加工設備投資機會。BC電池光電轉換效率不斷突破,有望帶動光伏行業技術革新。BC電池屬于N型電池的一種,其特點是將所有金屬電極集中于電池背面,以獲得正面吸光面積最大化。同時,BC電池可以組合TOPCon電池及HJT電池,從而形成TBC、HBC電池進一步提高電池效率。同時,BC電池由于正面無遮擋,因此外形更加適配分布式光反應及建筑一體化等應用場景,在特定
市場中具有更高的溢價空間。BC電池制備增加多道激光工序,同時對于焊帶及絕緣膠等耗材的需求提升。
風電
關注風機大型化持續推動風電降本增效,以及深遠海海風發展提速背景下,風電產業各環節投資機會。隨著風電技術的成熟及裝機規模的增加,我國陸風、海風裝機成本及度電成本已實現顯著下降,未來有望通過風電機組大型化進一步攤薄非設備成本,提高風電投資收益,同時疊加風電機組價格企穩,風電產業各環節有望實現盈利修復。同時,我國海風已具備平價建設條件,深遠海海風發展提速有望貢獻風電市場核心增量。
儲能
看好海外市場開拓力度大且建立自己品牌的儲能設備商。當前儲能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電池廠家數量眾多,因此廣闊的海外市場是可行的解決方案。盡管單價最高規模最大的海外市場歐洲和美國面臨貿易壁壘的風險,但海外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近期,得到歐盟大力支持的挪威電池企業Northvolt陷入破產重組危機,說明在我國并未管制電池技術出口的基礎上,想建立產業鏈以維持電池生產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歐洲本土化生產難以建立,市場需求自然會依靠向外部進口來滿足。
看好先進的安全監測技術應用,以及配套消防領域的生產商。隨著儲能設備規模大幅增長,鋰電池的安全
問題也會越來越被重視。目前儲能設備火災的新聞層出不窮。盡管儲能設備因無人化管理基本沒有出現人員傷亡,但安全問題仍然值得重視。我們認為儲能的安全檢測系統以及相關的消防設備要求應逐步提高,盡量降低儲能設施出現災害的可能性,降低風險。
氫能
海外綠氫需求旺盛,電解槽迎來出口機遇。全球低碳能源需求逐步增加,大型綠氫項目的市場需求也隨之增長。中國企業憑借在制造業上的優勢,氫能設備出口有較強的競爭力,短期在電解槽的訂單累計已達GW級。后續隨全球氫能貿易的擴張,電解槽在海外缺口較大,中國企業有望在中東和歐洲市場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中東地區擁有豐富的低成本天然氣資源和全球領先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正積極轉型為氫能輸出國。而歐盟碳關稅
政策將于2026年起正式運行征稅,只有零
碳排放的可再生氫將免于征收碳關稅。這些趨勢為國內的氫能產業提供新的市場機遇。
風險提示:風電、光伏裝機不及預期;新技術開發帶來的替代風險;氫能發展不及預期;關稅政策變化及匯率變動帶來的出口不確定性;價格下跌引發競爭加劇;供給側結構優化不及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