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疑|二氧化碳排放權成商品,“倒逼”企業重視碳減排
把二氧化
碳排放權當做商品來交易,會不會造成企業“肆意排放,花錢抵消”的行為?對此,洛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雖然目前我國只對較少城市有明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考核制度,但目前國家已計劃將考核制度進行推廣,而且隨著國家對低碳理念越來越重視,對二氧化碳排放量會控制得更為嚴格,不達標的企業要從別處購買“指標”,就需要花費成本,從長期來看,企業會算一筆賬,改進
節能減排技術、長期購買碳排放“指標”究竟哪個更劃算,這樣一來,就會“倒逼”企業重視
節能減排。
此外,張岳武補充說,對
碳匯量進行交易,一方面可以鼓勵企業降低能耗,多出的“排放量”可用于交易,增加附加值;另一方面,也可以鼓勵更多的人、企業進入植樹造林等可“吸收”二氧化碳的領域,有利于環境改善。 計劃|已有企業計劃打造碳匯林,增加造林“附加值”
記者了解到,目前洛陽還沒有用于交易的碳匯林?!安⒉皇撬械臉淞侄伎梢苑Q為碳匯林?!睆堅牢湔f,按照規定,種植時間在2005年2月16日以后的造林項目才能申請碳匯林。此外,由國家批準的
第三方專業機構需對項目進行考察、測評,上報國家發改委并通過核準后,才能通過環境交易所備案,進行交易。
采訪中,一公司總經理游坤鵬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經對洛陽地區的造林項目進行了調查,并篩選出24萬畝造林,計劃由他們牽頭幫種植戶發展碳匯林,目前已與種植戶簽訂了意向協議?!叭缒芙ǔ?,不僅不會對原有的造林項目造成損失,還能增加項目的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