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產業能夠承受支柱產業之重嗎?
從傳統行業向新興產業,甚至支柱產業的轉型實際有個過程,水業戰略
論壇走過13年,一直關注著行業產業化發育的每一個熱點話題。
各位環保產業界的朋友及關心環保產業的朋友們,大家好。水業戰略論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產業論壇,論壇走過13年,關注度越來越高,參加論壇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環保?這跟我們的政治和經濟形勢有關。
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說:“我國
節能環保
市場潛力巨大,要把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新興的支柱產業。”要把環保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你們相信嗎?環保產業能夠成為支柱產業嗎?
支柱產業是什么意思?指的是,產業要占GDP一定的比重,比重達不到5%以上就不能叫支柱產業,現在我國GDP達到60多萬億人民幣,環保產業的產值是多少呢?所有環保上市公司70多家企業的產值加起來,就只有一千多億的年銷售額。
說 到水務,一年有六百多億方自來水,平均價格一塊五、六毛錢,加起來也就1200億的總額,還不可能都掉到產業的兜里。再說污水,全國市政污水處理是四百多 億左右的污水量,平均污水處理價格原來是八毛錢,實際是六毛錢,現在
政策是九毛五到一塊四,污水產業也就是五百億。這兩個加起來,構成水務行業的總值,但 很大一部分是事業型服務,不能進到產業里面。垃圾焚燒行業也就是不到一千億的總量,大氣治理剛剛開始,雖然投資額很大,但是真正形成產業的能有多少?
從這個角度看,環境支柱產業好像是個夢想。環境產業能夠承受支柱產業之重嗎?
三十年前我參加高考的時候,有兩大國策,計劃生育和環境保護。遺憾的是環境保護的國策是最軟的一個國策。三十多年前有了環保產業,1992年批準了國家級的宜興環保產業園,當時欣欣向榮。但是三十年來環保產業跌跌撞撞,現在產業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水務行業是很傳統的行業,
北京、上海自來水都有多年的歷史,為城市供水并把城市臟水排出去,但是從產業的角度上說,水業又是一個新興的產業,2010年起國家說要把它做成一個新興的戰略性產業。
從傳統行業向新興產業,甚至支柱產業的轉型實際有個過程,這個產業化的過程是我們一直深入探討的話題。水業戰略論壇走過13年,一直在見證行業的發展,一直關注著行業產業化發育的每一個熱點話題。
剛 開始2002年的水業戰略論壇關注污水處理廠建設,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以后,大量水廠建完,需要交流經驗,。2004年我們需要關注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關 注建設運營模式的改革,探討到底路在何方。但之后有一批項目出來了,出現很多
問題,2005年分析案例,,這屆水業戰略論壇就把PPP做為主題內容了。 2006年開始探討產權改革。2007年環境服務業時代到來了,當年論壇上我們發起了環境服務業商會,認為服務業將是主流。2008年我們看到投融資體 制,提到了產業基金,提到了表外融資等一系列的問題。2008年探討金融危機之后的產業走向, 2009年我們開始思考未來水務的新方向。2010年面臨新的五年規劃,論壇談未來五年水務形勢是什么。2011年提到產業轉型升級,認為金融危機之后, 產業在進行轉型。2012年我們談新的產業規劃,提出“十二五”水務產業戰略規劃,成立供水服務聯盟。2013年談產業的合力、夢想,最后談企業內部管 理.。2014年我們談如何迎接變革,修煉內核。到2015年談“大時代大資本大夢想”,與行業一起為新夢想起航。
水業戰略論壇用的大題目叫中國水業市場化改革第一道場,這個主題沒變過,希望尋求一種機制,讓水市場秩序能夠建立起來,推動水務行業市場機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