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指標,打造一把自我優化標尺
鹽田區城市GEP核算體系共包含3級指標。一級指標2個,是“自然生態系統價值”和“人居環境生態系統價值”;二級指標11個,包括生態產品、生態調節、生態文化、大氣環境維持與改善、水環境維持與改善、土壤環境維持與改善、生態環境維持與改善、聲環境價值、合理處理固廢、
節能減排、環境健康等;三級指標28個,包括直接可為人類利用的食物、木材、水資源等價值,間接提供的水土保持、固碳產氧、凈化大氣等生態調節功能及源于生態景觀美學的文化服務功能,水、氣、聲、渣、
碳減排、污染物減排等指標。
區環境保護和水務局局長林惠祥介紹,核算體系在具備通用性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不同特點。因此,指標的設置具有普遍性,不管農村還是城市,都設置了28個指標要素,但具體核算項目可能有所不同,比如針對鹽田港環境污染治理壓力較大的現實,其主要核算項目就是
節能減排。
這么多指標如何進行賦值和統計呢?據介紹,“自然生態系統價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4種:直接
市場法、替代市場法、條件價值法、成果參照法;“人居環境生態系統價值”的核算方法主要有2種:替代工程法、防護費用法。如在人居環境生態系統價值的節能減排方面,該核算體系主要考慮了港口、機動車、綠道自行車等,實現的大氣污染物減排和碳減排。
林惠祥解釋,在上述6種核算方法中,除了條件價值法是主觀方法,其余5種都是客觀方法。“保證科學性首先要堅持一個標準、一桿秤。相對而言,保證體系的科學系統、完整規范、簡便實用才最重要,數值的高低反倒是次要的。不同地區的‘城市GEP’價值可能難以比較,重要的是與自己縱向比較,不斷提升,達到自我糾偏、自我平衡和自我優化。”
在現場,記者看到了基于這套方法做出的一些測算:鹽田港“油改電”、“油改氣”項目實現大氣污染物減排量約14噸,碳減排量約7.5萬噸;綠道自行車實現大氣污染物減排量約150噸,碳減排量約4.9萬噸。這些節能減排措施,創造了大約1.5億元的生態價值。
有了GEP這面城市生態系統的“鏡子”,當地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不斷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對城市生態環境做加法。
今天的鹽田,轄區省級宜居社區建成率已達94%、建成區人均園林綠地面積23.23平方米、全區公共自行車租借頻次和水環境質量達標率等多項指標均位列
深圳全市最高;率先建成覆蓋全區的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實現環境要素全覆蓋;空氣優良天數增至358天,質量全市最優;PM2.5年均濃度降至28微克/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