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十三五”新能源革命引領戰略

2015-5-5 22:56 來源: 中國改革論壇

中國具有發展新能源獨特優勢

將會踏上引領世界新能源革命之路杰里米·里夫金的《第三次工業革命》一出版,便受到中國熱捧。但2014年由中國薄膜光伏產業領軍企業家李河君的《中國領先一把——第三次工業革命在中國》一書卻未能熱起來。按道理,我們應該對李河君的書更興奮。近代以來中國不是一直想領先一把嗎?為什么時代真的讓中國領先一把的機遇來了,我們卻沒有興奮起來。而社會主流樂此不彼仍在熱論的什么時間中國能趕上美國。但李河君所講中國領先一把,不是夢,而是一個正在發生,將會在“十三五”期間快速顯化的事實。中國將會成為世界新能源革命的引領者,以下新優勢值得我們關注:

1.中國是當今世界上內生創新活力最大的國家

如果按照國際流行的創新標準看,中國不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創新性國家。因為國際流行的創新評價標準,主要基于創新結果進行。如從創新制度看,中國沒有發達國家完善的創新制度;從創新結果的全要素生產率看,我們的全要素生產率很低。但是從創新動力的社會系統和潛在創新力看,中國是當今世界創新活力最大的國家。這種創新活力在中國走向新能源革命新時代已經開始顯現。從近代以來歷次技術革命的規律看,哪個國家處在世界新舊技術和新舊能源交替中心、矛盾壓力最大的中心,哪個國家的內在創新動力也最大。

第一技術革命之所以在英國發生,是因為英國紡織業大規模發展帶動的機器制造業的發展,形成了對新動力能源的強大需求,正是在這種巨大需求壓力的推動下,使英國成為第一次技術革命引領者。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中心,也是同樣原理。當代中國快速走向工業化過程中,大規模制造業形成對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成為世界環境與危機壓力最大國家。這種巨大壓力反轉過來也就成為中國創新內在動力。

今天中國有其他國家沒有的三種力量推動著中國必須創新之路:一是能源環境危機壓力,是推動中國必須創新的時代大勢形成的壓力。二是中國正處在產業結構的重大轉型時期,轉型壓力迫使中國許多企業紛紛向新能源新興產業找出路。三是中國具有西方發達國家沒有追趕的動力。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之所以用3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100多年所走的路,就是當代中國有一種內在的追趕的沖動力。這種力量在今天的中國仍然很足。這種追趕也可以稱其為一個國家的年輕生命力。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已經搞了200多年,而我們從近代開始只有100多年。

如果說西方發達國家的工業化的生命年齡已經邁入老年,而中國還是一個生命力十足的小伙子。目前的新能源革命,意味著世界經濟發展開啟了另一輪新比賽,而目前站在起跑線的是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與一個60歲老人比賽,當然年輕人更有優勢。其實20世紀在第二次技術革命開始起跑線上,也出現過同樣情景,就物質財富、GDP而言,英國是世界頭號工業帝國,但就民族生命年齡看,英國是一個富足的老人,而美國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小伙子。

從國家生命創新力看,美國比英國更具有創新力,這是美國繼英國之后,成為引領世界經濟發展的深層原因。我們再回到15世紀到18世紀,世界從農業文明轉型生態文明時代,經過五千年農業文明的中國,已經成為一個長壽、但也是老態龍鐘的老人。而經過文藝復興開始新時代的西歐,卻是有一個懷有夢想和敢于冒險的少年。由于這個原因歷史注定18世紀以后世界是屬于西方工業文明引領的世界。今天的中華民族經過近代痛苦的涅??之后,我們是一個重新獲得新生的年輕民族。

使我們感到欣喜的是,在世界新能源革命開啟的時代背景下,中華民族已經將追趕西方工業化的生命活力,轉向應對新能源革命的創新上。在中國已經有一批年輕的企業從追趕西方工業化的跑道上,轉向世界新能源革命的跑道上。從最早進入光伏發電的尚德等開啟了中國光伏產業的第一代企業,到目前已經在技術領先世界的漢能控股集團企業。這些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所表現出的已不僅僅是一個企業家創新精神,而一個國家在生態文明時代釋放出的創新活力。2010年,中國太陽能光伏產量占據全球47.8%的市場份額,取代日本成為第一。在此之前,中國只是光伏生產產量第一,從2013年開始,中國新增裝機容量為11.3GW,也成為世界第一,其次是日本6.9GW,排在第三位的是美國為4.8GW。

在光伏發電領域,當今中國不僅僅是制造業上優勢,而且已經顯示出技術的優勢。在光伏技術上,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陣營的成員,而且在許多關鍵技術上已經占據世界領先地位。

2.中國具有發達國家沒有發展新能源發展的市場優勢

中國是一個尚未完成工業化的國家,相對于西方成熟的工業化而言,我們還需要追趕,但是相對于已經開啟的生態文明時代的新能源革命而言,這恰恰成為中國發展新能源的新優勢。2000年后,西方發達國家人均能源消耗與排放達到峰值進入零增長階段。國家環保部提供數據,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的電力需求峰值趨向零增長。2030年中國社會用電量將達到11萬億度,2014年中國社會用電量5.5萬億度。未來15年中國電力市場的增量空間還有5.5萬億度。

這個5.5萬億度電力市場,就是中國未來發展新能源的市場空間。而發達國家則沒有這樣的市場空間。由此決定了發達國家要發展新能源,就會遇到對既有電力市場的替代,受既得利益的障礙。所以,發達國家發展新能源替代機會成本比中國要大多。而中國開發新能源市場機會則很低。為什么?在如此短時間內,當中國能夠在新能源發展走在世界前列,低成本的大市場是其中重要優勢之一。

3.中國具有走向發展新能源創新的低成本優勢

目前中國理論界熱議中國發展工業化原有的優勢正在喪失。但是我們還要看到,當代中國擁有了另一個西方發達國家沒有的低成本優勢,這就是在高端產業和技術創新成本上的新優勢。無論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還是新能源革命,都需要中國從低端勞動力的競爭優勢,轉向高端人力資本競爭優勢上來。在同等條件下,中國知識階層和科技創領域的人力資本的成本要比西方發達國家低的多。2010年聯合國公布72國工薪階層收入世界人均月工資9327.7元,中國僅為4134.4元,不到世界的一半。

2013年發布的全球工資水平報告顯示,中國內地排第17名,最低薪資水平為0.8美元每小時。比發達國家低10倍左右。中國人力成本低,并不等于人力資本的創新力同樣低10倍。但由于中國人力資本成本低,由此決定了中國具有研究開發的低成本競爭優勢。目前中國不僅是世界制造業大國,而且也是世界上的人力資本大國。如何發揮低成本人力資本優勢,推動中國創新是中國未來發展新能源的一大新競爭優勢。

4.中國發展新能源的物質基礎優勢

在應對新能源革命的競爭中,當代中國不僅有西方發達國家所沒有的年輕的創新活力,但也有滿足創新的物質基礎。創新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年輕優勢,還有物質基礎。在物質這方面發達國家占有優勢,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二的國家,所擁有的投資能力、制造業基礎等也不是絕對的劣勢。當今中國所擁有的3.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百萬億的人民幣存款余額,使得中國是一個既具有年輕生命力,也完成財富原始積累的國家。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