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實施低碳戰略,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
國有企業實施低碳戰略,能夠增強企業競爭力。從世界范圍看,低碳經濟是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有著巨大的增長潛力。我國政府也為低碳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
政策支持,為企業技術改造提供了融資支持。國有企業在企業內部進行技術改造,
節能減排,可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國有企業投資節能新技術或新能源技術,雖然在投資初期存在一定的風險,但研發成功后,企業就將成為低碳領域的領軍者,能夠依此而開辟經濟新領域,形成新的低碳產業和
市場,這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為推動國有企業加快低碳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尋求突破:一是樹立企業公民理念,強化低碳意識。企業公民理念是科學發展觀在微觀企業領域的直接體現,要求企業考慮到生產經營對生態環境等利益相關者的影響,做到企業發展與社會環境、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國有企業應在企業內部建立可持續發展機構,加強對企業決策層的企業公民理念及低碳意識的培養,將環境保護的理念直接植入企業決策當中,使企業在投資決策時就能夠淘汰能耗高、環境污染大的項目,而投資于更多的清潔項目;加強對企業員工低碳意識的培養,提高員工在日常生產、工作當中自覺節約使用能源的意識;開展企業公民實踐及低碳經濟宣傳活動,使企業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實踐中去。國有企業將企業公民理念納入企業文化,并作為核心思想理念來培育,以優秀的企業文化服務企業經營發展,爭做優秀企業公民。
二是加快技術改造和創新,發揮主體功能。技術進步是解決生態環境惡化和資源能源短缺的根本出路。高耗能行業(如,
鋼鐵、
化工、
建材等行業)的國有企業應該依托現有的技術水平,加大技術改進的投入力度,淘汰落后技術設備,不斷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減少單位產能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源企業要發展能源科技,創新現有能源生產技術水平,提高能源生產率和利用率;加強對低碳能源和低碳能源技術的研發,包括碳捕獲和碳封存技術、減量化技術、資源化技術、新材料技術、綠色消費技術、生態恢復技術等,開拓低碳能源新局面;強化對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技術的開發和利用,逐漸優化能源供給結構,降低
石化能源的使用比例,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數量。
三是加強國際合作,實現跨越式發展。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機器設備、大宗個人消費品的投入在其生命周期內具有資金和技術的“鎖定效應”,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在相當長時間內是穩定不變的,因此,在基礎建設中使用世界先進技術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尤為重要。在《京都議定書》的框架下,清潔發展機制(
CDM)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促進可再生能源項目和提高工業能效項目的資金和技術轉讓機制,國有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國際合作,直接引入發達國家的成熟技術,提升基礎建設的技術水平,實現低碳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作者單位:
北京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