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50%的全球最大型公司游說對溫室氣體減排極少或完全不采取行動。圖片來源:Rafael Matsunaga
當各國為十二月份在巴黎召開的氣候變化談判做準備之時,企業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驅動角色正在越來越多地受到人們的關注。雖然私營部門已經多次呼吁各國做出更具雄心的減排承諾,但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一些企業或許正在阻礙為減排所做的努力。
數百年來,人們一直對企業究竟對政府有著怎樣的影響力頗感興趣。金錢在美國的選舉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也正因為如此,政治獻金披露制度以及透明機制正逐步建立。歐盟的透明機制相對較弱,當局要求游說集團自覺在“透明度注冊處”登記,但據近期一份報告估計,登記內容半數以上都是不準確的。
企業對氣候
政策施加的影響力雖然最近才引起人們的關注,但是,這種影響力卻要追溯到2009年在哥本哈根舉行的COP15會議。人們當時普遍認為該會議毫無建樹,甚至有人將失敗的原因歸罪于化石燃料企業和能源密集型產業的游說。
2011年,(負責組織氣候變化談判的聯合國機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執行秘書克里斯蒂娜·費古埃勒斯(Christiana Figueres)對一群商界聽眾表示:“有相當大的一批企業還深陷于昨天的技術和能源之中,而他們更有話語權、財力更為雄厚、步調更加一致……在座的都是具有遠見的企業,我們真正需要你們所做的就是積極地與決定國內外政策的決策者們展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