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關門在正常范圍
東莞當地一家P2P互聯網金融公司網投網,早在去年12月份就開始有意識地壓縮東莞當地業務,擴展外地業務,轉戰泛西部地區。
網投網CEO汪瑤告訴記者,鋼貿、家具、紡織等傳統行業是公司基本不會碰的行業。
汪瑤表示,實際上今年的倒閉現象并非突發情況,而是前幾年實體經濟的累積和延續,“東莞這邊的行業比較特殊,可能一個核心企業,周邊有幾十上百家企業為之服務,大企業一倒,受牽連的就是幾十上百家企業。”
廣東(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龔佳勇則表示,珠三角企業關門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像鞋帽、家具等都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勞動成本不斷提高,原先賴以生存的低成本優勢就消失了。另外,企業家在經營中缺乏向品牌、高端方向轉型的眼光,所以在這一波外貿經濟形勢、國內經濟形勢都不是特別好的情況下,導致了目前這種情況。
“中小企業的生存率是個通病,即便在美國,大多數企業都熬不過5年這個時間節點,倒閉是時時刻刻存在的。”
他認為,之所以今年的倒閉現象得到了外界的特別關注,是因為在這樣的國際經濟形勢情況下,以及國內總體的經濟增長從高速轉向中低速的發展過程中,大家的經營效益都不是很好。
據《南方日報》10月26日報道,東莞市商務局稱,從該局負責的領域看,目前東莞關停外遷的外資企業無論是從規模還是質量來看,都屬于正常范圍,沒有出現所謂的“搬遷潮”現象。
廣東省中小企業局相關負責人則告訴記者,目前尚未有具體的統計數據。
今年3月份,國際金融
問題專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曾到東莞、
深圳對兩地制造業進行調研,當時他得到的結論是,“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趙慶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再次表示,“根據東莞幾個企業家的后續反饋,目前和3月份比,東莞情況沒有更得變差。”
不過,佛山一位不愿具名的
陶瓷行業人士則告訴記者,對于大部分陶瓷行業來說,最危險的不是能夠停窯,不敢停窯才是最可怕的。陶瓷廠商拖欠供應商的款,6個月、9個月還款期限是常態。“陶瓷廠平時不會停窯,但春節之前會有個停窯放假,同時供應商收款過年。所以,真正的考驗在春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