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全球燃煤發電廠
摘要:3月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范圍內的燃煤發電廠存在過度建設的
問題,而中國尤為顯著。
盡管中國的燃煤發電廠利用率已降至1964年以來的最低點——49.9%,但是,2015年獲批的中國燃煤發電廠數目是2014年的三倍。在30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全球范圍內的燃煤發電廠存在過度建設的問題,而中國尤為顯著。
這份名為《繁榮與衰落2016——追蹤全球燃煤發電廠》的報告由煤炭研究網絡CoalSwarm、塞拉俱樂部(Sierra Club)和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共同撰寫。
本報告作者之一勞里(Lauri Myllyvirta)在報告發布時評論說,這份報告說明,中國的燃煤發電廠建設缺乏合理性規劃以及
市場約束機制,這兩點問題亟需解決,否則將導致嚴重的經濟和環境損失。勞里同時也是綠色和平煤炭與空氣污染項目的資深項目主任。
這份報告引用了大量的全球各國的數據作為基礎,通過分析2004年至2016年的燃煤發電廠利用率數據,報告作者指出,盡管全球范圍內燃煤發電廠利用率呈下降趨勢,全球仍有338GW的新燃煤發電廠正在建設,1086GW的燃煤發電廠處于規劃的不同階段,2010年以來,共有473GW的燃煤發電廠在全球范圍內投產,其中九成建在亞洲,并主要分布于中國和印度。
在中國,從2000年到2015年,中國新建了大約724GW的燃煤發電裝機容量,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燃煤發電擴張。
注:此處的對外宣布指當地政府或者項目方已經將此燃煤發電廠放入到政府計劃中,但是還沒有更多的項目進展,數據截止到2016年1月
在燃煤發電廠近一半裝機閑置的前提下,中國不但在短期內批準了大量的新建燃煤發電廠項目,而且對這些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報告作者指出,這是中國能源監管和資本分配兩方面機能失靈的結果。
首先,2014年9月,中國的燃煤發電廠核準權由中央政府下放到省級政府,在地方利益的驅使下,2015年燃煤發電廠獲批數量激增。這里的地方利益包括地方政府對完成GDP的需求和燃煤發電廠的高額利潤。在某些案例中,掌握核準大權后的中國地方政府迅速向一些被置于候補名單上多年的燃煤發電廠項目發放核準證,甚至追加核準了一些在沒有獲得核準的同時已經違法運行多年的燃煤發電廠。
其次,為企業生產提供內部
電力的自備電廠在中國一些地區已經成為主要問題,僅
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更多關于魏橋集團的信息請參考文末部分的“相關信息”)有限公司,已建和在建的自備電廠裝機就達到23GW,超過了歐盟28國自2010年以來新建和在建燃煤發電廠裝機的總和。
自備電廠也是燃煤發電向西部擴張的主要因素。在
新疆自治區,低煤價和對高耗能行業友好的
政策吸引了各種涉鋁企業以及其他高耗能企業。2010年以來,至少77GW自備電廠裝機投產運行,另有6760MW在建。
涉及的企業包括:青島安泰信集團、
四川其亞鋁業集團、
河南神火集團、新疆天山鋁業有限公司、東方希望集團和中泰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盡管2015年下半年中國國務院發布了針對自備電廠的指導意見,但是新的規定將如何產生影響,現在仍有待觀察。
圖注:中國不同省份不同階段的燃煤發電廠裝機容量比較(灰色:2010年以后開始運行的燃煤發電廠,紅色:正在建設中的燃煤發電廠,黃色:計劃修建的燃煤發電廠,圓點大小:裝機量大小,數據截止到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