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時代”下的商業生態正在發生變化
這種“冷知識”看似深奧枯燥,但當我們和現代生活方式的發展路徑進行對比后,就會發現一些有趣的巧合:在生產力低下,物質貧乏的年代,人們的需求和相應的供給都是比較單一而缺乏想象力的。小到著裝,大到汽車,幾乎全國統一,體現不出差異性和個性,正如混沌狀態一鍋各種小分子組成的“湯”,看不出什么多種未來的可能性。而在現在這個信息高度發達,物質供給多樣的社會條件下,商業更注重個性化的情感和審美,各種越來越個性化、精細化的要求都在被滿足。在這個進化過程中各個商業組織都在尋求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生態圈:一個商業生態圈一般會由一家強大的公司或一個龐大的
市場需求為主導,以此為核心,尋找上下游產業鏈的相關企業一起合作。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聯姻”迅速擴充產品線,共同構建起一個強大的聯盟,來對抗外界沖擊,同時更好地適應“空氣”和“土壤”,同時發展出各種小分支以及更小的分支迎合市場中的各種個性化需求。這個進化過程帶來了空前繁榮的商業體系和多種多樣的商業生態系統。
“有機化”、“生命化”趨勢帶來了生命科學的崛起
如果從生物學和進化的角度去觀察,就很容易理解未來時代發展的趨勢,必然是從機械化向生命化發展,同時以碳為核心元素的生命科學領域即將接棒以硅為核心元素的計算機互聯網領域成為下一個風口。在目前這樣的過渡時期,商業的發展必將呈現兩方面的特點:原有優勢行業(計算機和互聯網行業)發展趨勢呈現“有機化”“生命化”;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產業將迅速崛起,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領域。
在計算機、互聯網行業, “有機化”“生命化”的趨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碳基材料,有機物開始取代冷冰冰的金屬和晶元出現在計算機中;另一方面使用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的人工智能。
在從“硅”到“碳”的過渡時代,傳統意義上的有機材料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全新的應用領域。1965年,英特爾聯合創始人戈登-摩爾(Gordon Moore)觀察到,集成電路中的元件集成度每12個月就能翻番。此外,確保每晶體管價格最低的單位芯片晶體管數量每12個月增長一倍。這一現象經簡化總結后就被稱作“摩爾定律”:單位芯片晶體管數量每12個月增長一倍。摩爾定律提出的預測早在很久之前就已出現過
問題。2014年,國際半導體技術路線圖組織決定,下一份路線圖將不再依照摩爾定律。與硅相比,碳基材料,能帶來更快的開關速度,而功耗也較低。無論是碳納米管還是石墨烯,也在繼續被業內研究。在許多備選材料中,二維材料“石墨烯”目前最被看好。另一個被給予厚望,可能在未來20-30年內出現革命性成果的研究領域是生物計算機。1994年11月生物計算機概念首次提出后立即大火:基于蛋白質的“晶體管”;計算效率遠高于任何硅基計算機的細菌計算機,還有更為極致的DNA計算機:一支試管中可同時容納1萬億個此類計算機,運算速度可以達到每秒10億次,1立方厘米空間可儲存的資料量超過1兆片CD,能耗僅相當于普通電腦的10億分之一甚至更低。
作為高度進化的智慧生物——人類,對自身的意識、思維的信息過程的人工模擬是人們一直嘗試探索的一個重要領域。今年三月中旬的五場韓國九段棋王李世乭對戰Google AI程式─AlphaGo的世紀之戰,更引發了大眾對人工智能的普遍關注。人工智能的發展歷史是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史聯系在一起的。從計算機被發明出來之后,人們一直研究如何使計算機去做過去只有人才能做的智能工作,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弱”人工智能如今不斷地迅猛發展,我們時常接觸的 Siri 和 Android 設備上的語音助手就是最好的兩個例子。“強”人工智能則暫時處于瓶頸,未來突破可能還要寄希望于多學科,特別是生物學、醫學、神經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共同發展。
除了以往優勢行業“有機化”“生命化”的趨勢,從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時期內預測,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產業也必將迅速崛起,成為引領時代發展的領域。人類進入21世紀,環境惡化、人口老齡化,這些因素給人類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給生命醫藥行業帶來巨大的歷史機遇。從當前的國情出發,上一波人口紅利正在轉化為老齡化的巨大壓力,中國作為老年人口大國,本身就是生命科技產品的巨大市場。加之最近二胎
政策開放,“一老一小”推動了旺盛的需求。而現在國內的生命科學產業發展還很不成熟,幾乎不存在市場化的規范的服務產品,醫療資源短缺,醫改7年,醫患關系越來越緊張,甚至成為一個影響巨大的不穩定因素。有人說是體制問題,是資源投入不夠的問題。2014年美國全社會醫療衛生總支出占GDP16%,全球第一,但美國人對醫療政策和醫療現狀依然怨聲載道。
這一系列問題的本質原因是生命科學的研究水平,醫學技術、診療技術的發展水平和社會需求存在極大的差距。與各行業的互聯網化帶來的這波紅利不同,傳統行業之前是“供需兩旺,信息不暢”,而生命科學相關產業如果不通過基礎研究上取得突破,從根源上解決供給的問題,僅僅從信息、物流、渠道上入手,還是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正是意識到這一點,美國社會從大財團到社會基金對生命科學領域的投入非常大。國內一些有遠見的資本和機構也在生命科學和大健康領域提前布局。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在這個時代想要取得成功,“順勢而為”的重要性甚至遠遠超過“努力+天賦”,不論如何發奮圖強,方向錯了,即使小成,也無法完成創舉。《黑天鵝》里面有個故事,火雞出生后的1000天,每一天都得到人類的喂食,因此它相信友善的人類會永遠喂食它。直到感恩節之前的星期三下午,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給它喂食的那只手擰斷了它的脖子。未來的商業競爭中,審時度勢將成為最重要的本領。“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不經意間,碳元素開始代替硅元素主導整個時代,生命科學的遙遠未來已經呼嘯而至。在這個碳時代,把握碳元素的剛柔并濟,順應生命和生命體系的靈動, 是每一個時代弄潮兒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作者簡介:郭磊博士,百替生物創始人。曾兩度共八年在哈佛大學留學、工作,歷任訪問學者、博士后研究員、講師。31歲即被破格評為浙江大學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博導。曾承擔多項國家級研究課題,包括國家973、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項目等。2010年底,創建了首家醫學科研咨詢和技術服務公司——百替生物(100BIOTECH),提出“引領醫學科研,提升國人健康”的企業愿景。郭磊博士總結了“醫學科研創新的六脈神劍”,是“科研5.0”的提出者和踐行者,“科研5.0”概念已被國內多個著名高校的教授、講師引入研究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