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四川碳
市場在四川聯合環境交易所開市,全國
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同步揭牌。標志著四川正式跨入全國
碳排放權交易行列。
作為運用市場化機制實現碳
減排目標的手段,四川碳市場交易的產品主要為配額(
碳交易主管部門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制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和
ccer(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可用于抵消配額)。下一步,交易產品范圍還將擴大到新能源汽車
碳配額及其他新能源。
目前,四川市場的交易平臺已經接入國家平臺,上午9點30分與全國市場同步開市,交易方式包括定價定選和電子競價,允許企業法人和自然人參與交易,平臺上已有個人用戶注冊。
四川是繼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湖北、廣東、
深圳等七個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地區之后,全國非試點地區首個,也是全國第八個開展碳交易的省份。
四川市場以CCER交易開市,不同于七個試點市場從配額交易開市,原因有兩點,一是因為四川屬于非試點省份,沒有進行區域內的配額分配,暫時以沒有配額交易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CCER交易更符合國際上碳市場的發展趨勢,更有利于
節能減排。
據了解,2017年我國將全面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屆時將為各省分配配額,基礎條件具備后,四川市場將啟動配額交易。首批擬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的近300家四川企業,有望在本土實現碳交易。這些企業大多來自
石化、
建材、
鋼鐵、
有色等高耗能行業。
開市儀式上揭牌的全國碳市場能力建設(成都)中心主要功能是市場培育,將結合全國碳市場建設和運行中的實際需求,對碳交易管理部門、控排企業、三方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等碳市場參與各方進行培訓,保障碳市場建設及運行各項工作順利進行。中心現有培訓場地可容納1200人,正在建設的“西部環境交易中心”預計2018年可投入使用,屆時可實現每年培訓上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