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5:制約可再生能源瓶頸正逐一打破
在2018年BP發布的《世界能源統計年鑒》中,首次涵蓋了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作用的關鍵材料——鋰和鈷。
BP的《年鑒》顯示:作為儲能技術的關鍵材料,自2010年以來,鈷產量年均增速為0.9%,而鋰產量同期年均增長 6.8%,到2017年,鈷的價格幾乎翻了一倍,碳酸鋰的價格上升37%,體現出在儲能技術進步下,相關材料需求增大。
鋰電池、石墨烯這些新材料開始受到BP的關注,透露出可再生能源時代越來越近。彭博社的最新分析顯示,現在,獨立的電池在成本上越來越有競爭力,“廉價電池儲能的到來意味著越來越有可能從風能和太陽能中獲得
電力供應,因此,即使在沒有風的情況下和太陽也不發光時,這些技術可以幫助滿足需求”。
過去幾年,業界認為的制約可再生能源的瓶頸正在注意打破。例如成本
問題,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數據顯示,未來兩年內,包括生物質能、水力等在內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將會與化石燃料發電成本幾近持平,而發電成本的下降也是世界能源發展進入新時代的重要信號。
彭博社表示,2010年以來,鋰離子電池價格已下降了79%。從2030年左右開始,全球電池的重要性將會增加,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滲透。公用事業公司將繼續用更廉價的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取代舊的煤炭和核能,比如“開式循環”的燃氣發電廠和其他的選擇如抽水的水力發電。
在各家展望中,可再生能源一直被認為是未來增長最快的能源。BP認為,核電、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加起來將占到全部新增能源供給的一半,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在2035年升至23%。其中太陽能增長超過8倍,風能增長超過4倍,2040年,可再生能源增長將超400%,占全球發電量增長的50%以上。EIA認為,未來25年,可再生能源增幅最大,年均增速為2.3%。
彭博社預計,從2018年至2050年,全球新增發電裝機容量投資為11.5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將流向可再生能源。大約8.40萬億美元將用于風能和太陽能,另外還有1.5萬億美元用于其他零碳技術,如水力和核能。
不過,IEA也在最近發布的可再生能源展望中指出,按照目前可再生能源增長速度,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占比只有18%,而要實現2攝氏度溫控目標的情景,可再生能源占比要達到25%—28%。而能夠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領域除了電力,還要在
交通和供暖同步發力。相比其他傳統能源,可再生能源受
政策變化和技術進步影響力也更大。IEA強調,要在政策強化的情境下,可再生能源才有望取得更加迅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