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央行職責的聯系
全球各大央行的
政策目標集中在維持物價穩定、促進充分就業等方面,為了達到自身工作目標,央行需要將技術進步等可能影響整體經濟金融、物價的因素納入政策考量,氣候變化也是需要考量的因素之一。
Dikau和Volz(2019)表示,央行應該系統性地處理氣候風險及其他環境風險。此外,中央銀行通過對貨幣、信貸和金融系統的監管支持金融向可持續方向發展,引導金融機構對環境風險和碳風險進行適當定價。
Carney(2015)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將超越商業周期、政治周期以及央行等機構的管理范圍。雖然金融政策制定者并不會推動向低碳經濟的轉型,但需要確保在轉型過程中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并確保金融體系能夠高效地為轉型提供資金。
Honohan(2019)認為,央行對分配和代際
問題毫不關心可能會對整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不少央行擔心對氣候變化和不平等等問題過度關注,可能會導致喪失自身獨立性并分散對核心目標的關注。但一直以來,央行對分配及代際問題的反應始終落后于社會對這些問題的關注,如果央行始終無視公眾的需求,最終將會失去公眾對自己的期望,基于這一點,央行應該關注氣候問題。
Batten、Sowerbutts和Tanaka(2016)認為,氣候變化和
碳排放政策可能會從四個方面影響中央銀行目標的實現。首先,與氣候有關的自然災害若對家庭、企業、銀行和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造成嚴重損害,很可能會引發金融動蕩和宏觀經濟衰退。其次,氣候變暖可能影響經濟的潛在增長率,然而在央行將氣候變化的影響納入其貨幣政策分析之前,需要在部門層面對影響進行量化分析。第三,突然收緊碳排放政策可能會導致碳密集型資產的重新定價混亂,并引發過渡性風險,最終造成嚴重的資產負債表損失和金融不穩定。最后,氣候變化和對生物能源的日益依賴都可能增加糧食和能源價格的波動,從而導致總體通貨膨脹率的波動。這可能使各國央行在衡量潛在通脹壓力和維持通脹目標方面更具挑戰性。
Belasen(2009)、Polachek (2014)和Brainard(2019)認為,氣候風險可能會影響美聯儲在貨幣政策、金融穩定、金融監管、社區和消費者事務以及支付方面的具體工作,因此美聯儲必須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影響,并相應調整相關工作。Brainard(2019)和Carney(2015)表示,氣候風險及應對措施可能會影響生產率以及長期經濟增長情況,這可能會對長期實際利率水平產生影響,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要充分考慮這一影響,同時也要確保金融體系能夠抵御重大氣候事件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