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與建議
從
碳交易行業發展和現期貨市場規律來講,健康、活躍且具有一定規模的現貨市場是碳期貨市場運行的基石。由于
碳金融產品交易資金杠桿高、成交活躍,現貨市場的任何細微的缺陷都會被放大,產生套利空間,對市場平穩運行產生沖擊。由于目前我國
碳排放現貨市場尚未啟動運行,現階段推出碳期貨的條件尚未成熟。為建立健全適合我國經濟發展的碳期貨交易機制,首先要充分認識現貨交易對期貨市場建設所起到的支撐性作用,注重構建現貨交易價格體系,建立基于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避免現貨價格大起大落,使現貨交易具備高的市場流通規模和效率,為期貨參與者提供盈利空間,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逐步建立碳期貨與碳現貨間的價格傳導機制,逐步使兩市場
政策調整趨于同步,統籌兩市場協調有序發展。
2.建立多元化監管機制
碳現貨與期貨市場分屬于不同的主管部門,現貨由生態環境部負責,期貨由證監會負責。在
碳市場功能定位方面,生態環境部主要考慮氣候變化、國際談判等內容,而證監會則側重價格發現、套期保值等內容,由于兩個主管部門的不同考量,導致在碳期貨市場管理方面可能會產生一定“矛盾”。由于碳
排放權本身具有特殊性,涉及主體多,現貨交易風險與期貨交易風險相互疊加,使得碳期貨交易監管更為重要也更為復雜。建議國家主管部門對碳期貨市場監管及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
問題進行充分深入的分析研究,建立相關部委參與,多部門協同監管的多元化長效監管機制,防止過度投機化和過度金融化,切實防范金融等方面的風險。
3.加強支撐體系和能力建設
目前碳市場的主要支撐體系如注冊登記系統、交易系統等設計要求源自現貨交易,碳期貨交易的運行需要構建的支撐體系需盡早確定并做好謀劃,應建立專業化的交易平臺和結算機構,建立碳期貨合約標準體系,規范交易規則,規范參與主體的權利與義務,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同時,碳期貨交易專業性強、風險性高等特點決定了參與者必須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因此需加強相關的市場專業人士和研究人員的培養。控排單位作為碳市場需求端最主要的支撐力量,是碳期貨交易的重要參與者,但目前相當數量的控排單位對碳期貨缺少認識,有必要通過專題培訓提高其參與能力,有效盤活碳資產。
【參考資料】:
1.張育斌:期貨市場是碳排放交易的重要平臺.新浪財經,2015.
2.賀強建議開展碳期貨交易試點.中國網財經,2015.
3.陳蓉蓉.碳期貨產品設計.
河北金融學院,2018.
4.魯政委,湯維祺.碳金融
衍生品的意義和發展條件.金融發展評論,2017(1):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