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政策措施的潛在影響
據氣候模式的預估,快速發生的氣候變化將使印度在自然生態系統、農業產量、淡水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可能對國家的生物多樣性、食物、水、能源安全和公眾健康產生嚴重后果。根據《IPCC全球升溫1.5 ℃特別報告》對這些影響的總體結果,預計印度等熱帶國家將受氣候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
由于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多種多樣,因此,將脆弱性評估作為制定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戰略長期規劃的核心至關重要。通過擴大觀測網絡、持續監測、對區域氣候變化及其影響的研究、開發綜合的多尺度預測模型,可以實現印度的氣候變化適應和減緩響應。有必要制定可用的研究和應用議程,以便將研究轉化為適應氣候變化的有效決策工具。公平和社會正義對于增強氣候適應能力至關重要,最脆弱的人群,如貧窮人口、殘疾人士、戶外工人和農民等,將首當其沖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正如氣候變化影響逐級遞增形成復雜的多種災害,部分
政策措施有可能帶來多種收益。例如,向可再生能源的戰略轉型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冷卻水消耗。低影響的開發和綠色建筑基礎設施可以減少城市供暖需求與空氣污染。空氣污染的減少將提升太陽能發電效率,甚至潛在地有助于增加印度季風雨季的降水。降雨增加以及采取節水措施將有助于恢復地下水位。恢復地下水位不僅可以改善水的安全性和抗旱能力,還可以幫助檢查地面沉降,從而減少海平面上升和風暴潮的影響。
開展雄心勃勃的植樹造林工作同樣提供了多種收益。除了通過
碳匯減緩氣候變化,樹木可以通過改善土壤的水土保持力從而增強抵御洪災和泥石流的能力,通過增加滲透到土壤中的地表水從而提高抵御干旱的能力,通過減少風暴潮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海岸線侵蝕從而改善沿海基礎設施和棲息地的恢復力,通過降低環境溫度從而降低對極端高溫的脆弱性,并且有助于保護野生動植物和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