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清潔能源發展,鼓勵老百姓養成符合“雙碳”目標的生活方式
當前,清潔能源的發電裝機進入快速發展期。與此同時,
電力電子技術、數字技術和儲能技術等正推動傳統電力系統向高度數字化、清潔化、智能化的方向演進。
目前,儲能被認為是解決新能源發電不穩定
問題的重要工具和關鍵支撐。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韓英鐸認為,大規模儲能技術發展將根本性改變傳統電力系統即發即用的特性。目前電能存儲成本高,使用壽命短,可考慮將儲電轉化為儲熱、儲冷,具有更高經濟性,以此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產生社會效益。大功率電力電子技術解決了特高壓柔性直流遠送問題,柔性直流配網發展更有利于風、光電并網消納,大大增強了設備可靠性和運行安全性。
湯廣福認為,新型電力系統需要緩解大規模儲能需求。由于技術和成本等原因,目前化學儲能尚無法滿足大規模電網級儲能需求。新型電力系統需采用柔性輸電等技術,將數百公里乃至上千公里的風電、光伏、水電等通過柔性直流輸電聯通起來,實現風、光、水發電時空互補和電網間接儲能作用,實現電能的穩定輸出。未來,氫能也有望成為新型電力系統重要支撐性技術。新型電力系統需要發展儲能,不僅可以解決電網削峰填谷問題,還可以實現跨季節超長時間儲能。
湯廣福也指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構筑高質量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可持續的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需要全社會廣泛參與。一方面要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支撐清潔能源發展,另一方面要鼓勵老百姓參與進來,逐步養成符合“雙碳”目標的生活方式。例如,人們未來用手機就可以看到家里一年用了多少化石能源電力,用了多少清潔能源電力。要大力宣傳能源轉型意義,普及新能源知識,讓人們接受并積極支持使用清潔低碳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