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態城不動產登記中心,是天津市首個經認定的“零碳”建筑示范項目。記者日前登上它的樓頂后看到,整棟建筑頂層表面鋪滿了光伏發電板,層疊如鱗甲,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整個中心建筑面積為3467平方米,已經完全實現了能源的‘自給自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329噸,相當于種樹3000棵。”中新天津生態城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于曉明介紹,這座建筑通過對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最終實現零碳運行。據測算,整棟建筑每年可節約17.2萬度電,能源自給率達112%。
就在今年6月,天津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經過科學評估,為中新天津生態城不動產登記中心頒發了全市首塊“零碳”建筑標牌,而評估標準則依據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牽頭制定的全國首個零碳建筑團體標準——《零碳建筑認定和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在建筑能效指標方面較國家綠色建筑三星標準更為嚴格,以居住建筑為例,國家綠色建筑三星標準規定供暖負荷降低比例為15%,《指南》則規定供暖負荷降低比例需達30%以上。
天津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張濤表示,《指南》的頒布實施,將促進建筑領域“提標、增效、
節能、降碳”,助力綠色建筑邁向零碳建筑,對推進建筑領域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具有較大的指導和示范意義。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把關
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市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并成立能源、工信、建筑等重點領域專項推進小組。
6月18日,天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暨天津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會議、市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合并召開。會上,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強調,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堅決打好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勛在會上作工作部署時強調,要狠抓工作落實,確保碳達峰碳中和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7月13日,李鴻忠專程到天津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調研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他強調,要加強科技引領支撐,發揮科研優勢,為制定實施相關方案提供科學支撐。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在減污降碳核心技術研發應用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8月18日,廖國勛到天津市生態環境局調研時,首先來到天津市低碳發展研究中心,強調要以
政策和技術研究為先導,持續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加強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