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激發企業碳減排動力
顯然,建立企業
碳中和的戰略路徑已迫在眉睫。針對企業碳中和實施所面臨的困難,筆者認為,企業要建立起高效完善的碳中和體系,就要牢牢抓住五大關鍵點,明確克服困難的路徑,圍繞碳中和各個環節的管理難點構建相應的管理和激勵體系,形成正反饋的良好機制。
首先,作為開展碳中和工作的前提,
碳排放責任的準確劃分對企業的技術標準和責任認領的自覺性都提出了嚴峻挑戰。一方面,企業首先要結合相關國際標準和地方實際要求,明確自身碳排放責任的技術范疇,建立起產品的全周期
碳足跡。另一方面,由于企業碳中和在短期內的績效提升效果較弱,且沒有明確的碳中和責任界限,行政分派和企業的自覺性(利他性動機)在確認碳中和責任過程中實際上占據重要位置。在助力碳中和的過程中,企業應自覺堅持責任先行,將氣候變化風險應對納入企業貫徹始終的課題,積極承擔起碳
減排責任。在明確
碳減排主體責任的同時,持續推進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減排,合力實現供應鏈碳中和。
其次,充分激發企業內部碳減排動力。面對氣候變化對碳減排的必然要求,企業應化被動為主動,逐步優化管理和考核指標向碳“考核”轉變,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從低碳技術研發、產品設計、運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方面開展“碳”績效考核工作,全面調動企業人員參與減碳的積極性,以實現在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不斷降低企業自身和全供應鏈的碳排放。例如,國企員工的晉升和薪酬與企業碳減排水平掛鉤,民企員工薪酬與碳減排和低碳收益掛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