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 “保肺戰”打響多輪,“真元兇”仍待定音
“保肺戰”打響多輪,“真元兇”仍待定音
“呼吸保衛戰”打響多輪,霧霾的“真元兇”似乎仍未完全浮出水面。
有專家認為,燃煤造成的“煤煙型污染”是空氣質量的頭號污染源,燃煤造成的污染占中國煙塵排放的70%;可就有人反駁,近年來相對
交通排放,燃煤對霧霾天的相對影響較十年前并沒增加,可能還略有下降。
有研究表示,“汽車尾氣”才是罪魁禍首,機動車尾氣排放產生的有機氣溶膠等是PM2.5的主要組分;可又有科研團隊報告稱,汽車尾氣所占比例不高,化石燃料燃燒排放才是污染主要來源。
化肥、秸稈燃燒、養殖業產生的排泄物釋放大量的氨氣,最終增大污染物排放量;降水日數、平均風速減少,影響霾的驅散和清除;甚至連“做飯”“放屁”等都在貢獻PM2.5……
按照部分城市公布的結果,
北京本地排放源以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產、揚塵為主,機動車尾氣是主要來源;天津則以揚塵(地面上的塵土進入大氣)、燃煤和機動車排放為主要來源。
爭論不斷,“霾禍”真兇仍未“定音”。根據環保部的統一部署,到今年年底,除拉薩外的其余30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以及5個計劃單列市大氣污染顆粒物源解析工作都將全部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