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霾:壯士斷腕,僅靠“限”字令還能挺多久?
壯士斷腕,僅靠“限”字令還能挺多久?
河北廊坊、保定、石家莊等多地啟動機動車尾號限行;天津,上半年就已開始實行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和機動車限行
交通管理等“限號”措施……抗霾至今已有兩三年時間,多地投入巨資治霾,限行、禁燒、關停等藥方不斷升級,但“限字令”并非萬能藥,病因未明,“霾禍”難除。
“不少地方一‘限’了之,但顆粒物污染防治需要的是有的放矢,針對不同地區的不同顆粒物構成,這些措施也應有所區別。”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環境顆粒物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主任馮銀廠說。
其實,打贏“呼吸保衛戰”需要全民行動、區域聯動,不管是普通群眾還是政府官員,今天如果你對治霾無動于衷,明天霧霾還會卷土重來。
治理霧霾不僅是找到“元兇”,更關鍵的還是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真正摒棄“GDP至上”的畸形發展觀,對于一些重災區尤其要動真格結構調整,設置“高壓線”、通上“高壓電”,避免陷入污染“邊減邊增”的治理怪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