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提高公眾認知改變消費行為
提高公眾認知改變消費行為
為更詳盡地研究這一
問題,查塔姆國際事務研究所(Chatham House)委派伊普索莫利調查機構(Ipsos MORI)展開了首輪多國調查,了解人們如何認識肉類或奶制品與氣候變化之間的聯系。果然不出所料,調查結果清楚地表明了認知上的差距:調查對象對畜牧業促使氣候變化方面的認知明顯低于其他行業。從全球范圍來看,認為
交通運輸工具才是氣候變化的罪魁禍首的人要多出一倍以上。
有趣的是,相對于其它國家,中國公眾在這方面的認知差距較小:調查對象中有96%的人認為,交通運輸產生的
碳排放對氣候變化有重大或較大影響,而認為肉類和奶制品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的人數占77%。以上兩個數據都高于眾調查國家的平均水平,這說明中國公眾對氣候變化的原因有著高水平的認識。
從積極方面來看,調查也顯示了有較高意識的消費者為應對氣候變化或許更有可能減少肉類和奶制品的消費。因此,或許只有縮小認知差距才能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
這并不意味著改變人們的飲食結構、遠離肉類和奶制品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此方面的挑戰或許并不像發達國家那么嚴峻。相比起參與調查的發達國家,中國的調查對象似乎更能接受氣候變化的概念,更能理解氣候變化的原因,在食物選擇上也更能考慮到氣候變化問題,同時更愿意改變其消費方式。
簡而言之,不同的國家將面臨不同的挑戰,因此需根據各國國情,制定可行策略,減少肉類和奶制品的消費。這需要政府、企業及民間團體的共同行動,而且僅提升人們對此問題的認知還遠遠不夠,還需要運用營銷策略進行大力宣傳,并制定相關公共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