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第一個履約期出現的諸多不協調,第二個履約期也進行了調整
一是實行配額年度管理,即2021年、2022年度采用不同的配額分配基準值,基于上年的實際排放情況確定第二年基準值。據測算,配額分配中大部分機組基準線下調6.5%-18.4%不等,這意味著第二個履約期碳
市場配額有所收緊。
二是首次引入平衡值。平衡值是各類機組供電、供熱
碳排放配額量與其經核查排放量(應清繳配額量)平衡時對應的碳排放強度值,是制定供電、供熱基準值的重要參考依據。
三是新增靈活履約機制及個性化紓困機制,幫助企業完成履約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發展,全國
碳市場的運作流程已明晰。全國碳
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中碳登)、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由上海環交所負責運維)和全國碳市場管理平臺三大運行支撐平臺已上線使用。2023年2月,
北京綠色交易所宣布將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未來將作為全國溫室氣體自愿
減排交易中心。6月27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建設項目初步驗收會在京召開。在會上,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提出將注冊登記系統移交國家氣候戰略中心。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系統仍由北京綠色交易所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