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廣東省碳排放信息共享機制協議》
有媒體報道,廣東省發改委近日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簽署了《共建廣東省碳排放信息共享機制協議》,廣東省發改委將建立控排企業和單位、報告企業、核查機構信用檔案,并將相關信用信息及時納入社會征信系統和金融征信系統。
去年底,京冀跨區域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承德市作為
河北省的先期試點,其境內的重點排放單位將完全按照平等地位參與
北京市場的碳排放交易,用“市場之手”推動
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值得一提的是,在碳排放中的6種溫室氣體,有5種與PM2.5相關,碳排放交易通過碳排放權在不同主體間交易,以市場化手段達到減少和控制碳排放量的目的,從而有效減少燃煤使用、遏制霧霾。
碳排放交易的好處在于市場主體清晰、權責統一,是制度架構層面的治霾嘗試。國家發改委于去年12月10日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中國官方第一次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運行模式的具體資料。
不過,在人人觸手可及的環保“個人能動”之外,這場關乎國家霧霾治理戰略的宏觀嘗試,眼下仍只是作了象征意義上的嘗試。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截至2014年11月底,國內成交的碳排放權交易量達到1436萬噸,總值只有5億多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