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面臨困境
1.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影響
由于煤炭行業周期性的特點,自2012年起受到宏觀經濟下行、工業增速放緩的影響較為明顯,工業用煤需求下降,產能過剩矛盾有所突出,國內煤炭價格持續下滑、庫存快速上漲、原煤單位成本逐步上升、企業應收賬款大幅增加,導致效益持續下降,給煤炭企業帶來了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2013年,受到電煤
市場改革等因素的影響,煤炭價格上漲的動力進一步減弱,行業經營形勢嚴峻。今年以來,國內煤炭市場仍然持續低迷,煤炭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行業內大型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危機。
2.價格持續下降
期貨市場:2015年一季度,動力煤整體呈弱勢下跌格局,過了傳統的用煤旺季之后,動力煤一路下跌,跌了近50個點。主力煤企不斷出臺優惠措施,后期市場預計仍以看空為主。
現貨市場:2015年一季度動力煤現貨市場整體呈現下調趨勢。1月份煤價就開始出現松動,開始下滑。2月份初動力煤現貨價格也繼續小幅下滑。今年春節,神華集團等15家國有煤炭企業還發布關于保障職工休假的聯合倡議書。但是變相的減少產量,似乎對市場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節后動力煤就更是扛不住了一路下跌。
3.環保壓力不斷升級
2014年年底召開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預計,2014年我國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將下降至64.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提升至11.1%,今年將進一步下降,工信部已經推出
電力行業之外的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初步設定的目標是到2020年力爭節約煤炭消耗1.6億噸以上。根據《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到202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2%以內。如今,霧霾時常“入侵”我們的生活,為減少霧霾,國家高層愈發注重控制煤炭消費占比,提高清潔能源的使用。清潔能源使用比例的提升或將進一步擠占煤炭的市場份額。
目前看來,國內的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等非化石能源發展較快。從我國發電模式來看,全國用電量雖在增加,但火力發電的比重正在逐步下降,水力發電以及其他新能源發電模式已經開始對傳統的煤炭發電進行替代。
而就在數日前,國家能源局還發布了《關于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電站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規范和完善水電投資環境,促進水電持續健康的有序發展。在應對環境污染與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煤炭的未來發展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里,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要能源,但清潔能源的崛起,將逐漸影響煤炭市場。
4.下游需求下降,煤炭銷量下滑
電力行業是消費動力煤較大的行業,火電發電量下降。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火電發電量6945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8%,增速比上年同期降低5.2個百分點。
水泥作為動力煤繼電力行業的另一相對比較大的消費行業,水泥的需求主要還是來自于房地產以及基建方面的。房地產市場不好,水泥市場相對受到限制,作為水泥的原料-煤炭,當然也是會被削弱。
根據煤炭工業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煤炭銷量27.3億噸,同比減少3139萬噸,下降1.14%。今后一個時期,煤炭消費不會再出現如過去那般快速增長,將由前10年年均10%左右的增長回落到3%左右。
5.利潤下降,煤企虧損面超七成
隨著煤炭消費比重的下降,將有約30%的煤炭企業無法盈利,預期將會被洗牌出局。據測算,2015年至2020年,隨著能源結構的調整,我國煤炭消費有望每年增加1億噸左右。而我國煤炭產能已經超過40億噸,在建規模10億噸以上,遠遠超過需求量。隨著供求關系矛盾的進一步加劇,煤炭將進入微利時代。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煤炭行業毛利率和利潤率分別為16.8%和4.2%,降至1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利潤降低至一分錢一斤。現如今煤炭的利潤一般在為每噸5元到20元之間,中小煤礦一部分銷售價低于成本線,一部分接近成本線,生存很難。如果按照每噸20元的利潤來算,利潤也低至每斤0.01元,比白菜利潤還低。
隨著煤價一步步的向下,越來越多的煤企陷入虧損,據報道,煤炭企業虧損面曾一度超過70%。而企業的虧損也逐步影響到了企業職工,下調工資,減發、欠發工資的現象也時有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