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風限電矛盾加劇
與風電裝機數據的紅火相比,消納
問題的解決卻未能完全跟上回暖的步伐,目前所面臨的棄風限電矛盾也是日益凸顯。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2015年上半年全國風電上網電量雖然同比增長20.7%,但棄風電量也同比上升6.8%,平均棄風電率已高達15.2%,造成經濟損失接近87億元,創3年來同期新高。
據多位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出現較嚴重的棄風是多種因素相互疊加的綜合反映。2015年上半年用電需求持續下滑,而與2014年相比,2015年是大風年。
讓業界感到不安的是,在
電力增長趨緩的形勢下,火電裝機“逆勢增長”,上半年火電項目新投產2343萬千瓦,同比增長55%,各地火電項目核準開工步伐加快,核準在建規模達1.9億千瓦。
棄風之勢愈演愈烈。“全年風電平均棄風率將達到20%,直接造成發電損失超過200億元。”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近日在接受《能源》雜志采訪時表示,火電失速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和風電搶占并網資源,當前應該立即停止火電的大規模核準建設。
由于電力產能的嚴重過剩,對于電網的調度負荷來說,相當于只有低谷,沒有尖峰。無論任何時候,都有電廠等著被調度發電。中電建
北京院副總工程師楊建設認為,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自身出力的特殊性,客觀上需要與其規模相當的抽水蓄能電站配合運行,才可以做到既能滿足用電高峰的電力需求,又確保在用電低谷時段能為風電騰出足夠的發電空間。
在經濟新常態下,電力需求放緩,本應是進行能源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火電的“大干快上”將加劇風火矛盾。在楊建設看來,棄風不是技術問題,關鍵是利益協調問題,棄風限電之所以久治不愈,是因為動了一些人的“奶酪”。“在德國、丹麥等風電發展好的國家,高比例的風電是可以做到的,我們的風電比例不足3%,電網的現有調
節能力完全可以應對。”
特高壓被認為是清潔能源的戰略支撐,既可以從西部輸送更多清潔能源到中東部地區,也能夠促進西部地區資源優勢加速轉化為經濟優勢。秦海巖對《能源》表示,在電力過剩的情況下,電網的調度策略缺乏改變的動力。“現在的新策略還是存在問題,以前調度策略已經很穩定了,我為什么要改呢?”
風火打捆是目前風電直流外送的相對最優選擇。這需要火電來配合風電進行深度調峰,有風的時候風電多發,沒風的時候火電多發,但深度調峰運行將改變火電傳統的運營方式,客觀上增加了火電廠的工作量,火電廠的積極性并不高。楊建設建議,現在火電深度調峰在技術上沒有問題,在補償機制里應該給火電廠設置相應的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