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薄膜發電或為“十三五”經濟增添新引擎

2015-11-19 11:52 來源: 中國經濟時報

移動能源和薄膜發電技術對拉動經濟增長具有戰略意義

李河君介紹,以薄膜發電為核心打造的移動能源產業,以可移動分布式發電技術為基礎,通過與儲能、控制、信息通信等技術的有機結合,實現能源可移動、全天候、高效率的供應。得益于薄膜發電技術輕柔薄等特質,薄膜芯片能夠被用在電動汽車、無人機、手機、戶外用品、航天器等領域,最終形成用電供電一體化的集成終端產品。

據測算,移動能源產業的市場規模未來三年可達到8萬億元。移動能源產業鏈主要包括了上游核心技術研發及高端裝備制造,中游移動能源產品生產以及下游各種移動能源產品的應用,同時也涉及分布式發電、儲能等相關輔助產業。利用上游研發生產的高效、可靠的生產設備,以及靶材、背板等原材料,可以大規模量產高效率的薄膜發電芯片、組件,再與電動汽車、無人機、手機、戶外用品、航天器等領域產品相結合,最終形成用電供電一體化的集成終端產品。在GDP“破7”時,移動能源和薄膜發電技術對我國撬動民間投資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也具有戰略意義。

以太陽能全動力汽車舉例,一項調研表明,72%的受訪普通汽車消費者有轉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意愿,其中10%傾向嘗試購買全太陽能動力汽車。新能源汽車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借助薄膜技術提供能源供給,可以做到環境零污染、使用零排放。經測試,在6平方米的車頂及車身,如果鋪上高效薄膜電池,平均每天等效發電約4小時,可以驅動一輛1噸重的汽車正常行駛80—100公里,基本滿足自身電力需求。而且太陽能全動力汽車可以邊行駛邊充電,比普通電動車多跑一程。此外,利用太陽能自充電,可以減少電網改造和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緩解充電高峰壓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太陽能全動力汽車的市場前景非常巨大,預計到2018年,太陽能全動力汽車有望實現量產。

除此之外,薄膜發電產業與建筑、農業、工業相結合,預計在2015年到2020年,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到2萬億元;戶用發電系統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萬億元到2萬億元;農業光伏設施的市場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輕鋼結構工業屋頂發電系統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

薄膜發電產業的產業鏈長、覆蓋面廣。在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薄膜發電產業兼具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和節能環保五大領域。薄膜產品覆蓋所有適于分布式供電或移動供電的電力需求領域,包括民用、商業、農業、交通、公共設施、科研、軍用、航空航天等眾多行業與交叉領域。

具體而言,薄膜發電產業對投資、就業以及中小企業的帶動力強。僅以柔性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設備為例,預計到2020年需要新增超過5700萬千瓦(57GW)的生產能力,直接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超過5700億元,創造直接就業21萬人,間接帶動上下游配套研發、生產、銷售人員就業數百萬人;如果加上數十個相關行業的發展,拉動就業的整體效果將更為顯著。漢能的薄膜業務直接帶動了電子、玻璃鋼鐵等85個行業2000家中小企業,為2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德國近年在對100萬棟建筑進行光伏改造過程中,創造了37萬個就業機會,鑒此歐洲各國已經計劃將1.9億座建筑中的大部分變成“微型發電廠”,打造新的增長動力。

同時,薄膜發電產業還有利于帶動裝備出口同步增長。目前,新能源裝備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廣泛需求。由于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處于同一起跑線,除了可以將相關產品出口之外,還可以在控制核心技術的前提下,適當地將部分生產設備出口。僅以出口10GW柔性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設備為例,就可為國家創匯約162億美元;如果將10%的移動能源產品出口,則可創匯約1300億美元。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