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業碳交易道路依然漫長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正在逐年退坡,而
碳交易則被視為防止補貼斷崖的替代扶持方案。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仍將存在諸多困難。
首先是
碳排放配額和
減排量的核算。對此,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汽車使用的特殊性,比如使用的頻次、油耗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使得統計計算過程存在諸多干擾因素,因此減排量的核算將是
難題。
其次,作為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三種可行性方案,油耗限值、積分制和碳交易由三個不同的部委在牽頭推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公開表示,三部委各自在推自己的辦法的時候,互相之間都會受到影響?,F在方向很明確,核心
問題是如何成為一個完整、協調的
政策管理體系。
再者,關于新能源汽車碳排放的問題,目前仍存在爭議。此前,新加坡就給特斯拉開出了罰單,原因在于特斯拉造車耗電也被計入碳排放量;而中國目前主要能源是火電,所以有觀點認為新能源汽車的碳排放量也是很大的。這種觀點上的爭鳴或影響技術路線的推進。
此外,業內還存在對配額指標或減排量不足的擔憂,即企業擔心如果碳交易制度實施后,需要花費額外支出去獲得配額指標或
排放權,從而增加成本。此前,韓國政府在推進汽車排放稅與碳排放交易計劃時,就遭到來自車企的巨大阻力,使得韓國官方作出了推遲施行汽車碳排放制的決定,碳排放交易計劃的價格與征收標準也大幅降低。
不過,在我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的背景下,在我國履行國際環境公約的進程中,作為碳排放重要領域的汽車業,毋庸置疑,在我國碳交易
市場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