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網站11月14日報道,氣候變化使數百萬人陷入糧食不安全、營養不良和貧困的惡性循環。糧農組織總干事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表示,我們必須面對嚴酷的現實,我們在應付這種巨大威脅方面做得不夠。他強調指出,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面對氣候變化尤為脆弱。
報道稱,若澤·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今天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3次締約方大會(COP 23)上警告說,農業部門未來的排放量將會增加,導致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除非在全球范圍采用可持續和氣候智能型方法來進行糧食的生產、
運輸、加工和消費。他認為,我們不應因未來的挑戰而氣餒,同時強調仍有望在2030年之前實現零饑餓目標。農業為抗擊饑餓和氣候變化提供了綜合解決辦法。他認為,僅僅改變糧食生產方式是不夠的,必須將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措施納入整個糧食系統,從生產到運輸,從加工到食品消費,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區。
報道稱,糧農組織最近宣布,營養不足人數十年來首次增加,每天有8.15億人食不果腹。導致這一顯著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沖突和經濟下滑,還包括氣候變化的影響,尤其是非洲遭受的長期干旱。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估計,到2050年,氣候變化或將導致饑餓和營養不良風險提高20%。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強調了糧食系統和農業的重要作用,它們不僅是氣候變化的受害者,而且也是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因素。
報道稱,格拉濟阿諾·達席爾瓦指出,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至少五分之一來自農業部門。需要開展大量的工作來減少這些排放,同時提高產量和增強抵御能力,這意味著采取諸如農業生態學和可持續的氣候智能型等方法。我們不能指望小農、家庭農民和牧民等能夠自己應對這些挑戰,他們需要國家和國際上的支持。減少森林砍伐、恢復退化的土地和森林、消除糧食損失和浪費、增強土壤固碳、開展低碳養殖只是解決饑餓、貧困和可持續
問題的通行方案。他特別指出,雖然家畜生產排放的溫室氣體多于其他糧食生產部門,但是低碳養殖是可能的,例如,現有的改良畜牧業做法可以減少20%至30%的排放量。
報道稱,糧農組織的工作包括支持各國持續改善其農業部門適應和增強抵御能力,并通過農業減緩全球變暖。它還在氣候變化方面協助各國監測國家自主貢獻,并為落實這些承諾所需技術和資金提供支持。在COP23會議上,糧農組織發布了一份新的“跟蹤農業部門適應狀況”報告,為跟蹤農業部門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提供了框架和方法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