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行業成為重中之重
鋼鐵行業
碳排放量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18%,是除發電行業外碳排放量最大的細分行業;中國自2013年起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超過一半,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進一步上升至56.5%,2005—2020年中國粗鋼產量年均增長9.07%。無論是從細分行業還是碳排放增量的角度來說,鋼鐵行業已成為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和重中之重。
從鋼鐵企業碳排放總量來看,降低鋼鐵企業碳排放的主要措施在于壓減鋼產量、提高原料和能源利用效率、碳排放回收利用等方面,而就目前來說,最能立竿見影、短期內效果最明顯的還是通過環保、質量、能耗等指標壓減鋼產量。壓減鋼產量,一方面在短期內有助于達成國家有關部委的年度目標,在中長期可以使得鋼鐵行業“碳達峰”的拐點提前,給其他行業“碳達峰”留足空間;另一方面,將會改變此前鋼材供應寬松和鋼鐵原料需求過于旺盛的格局,協調鋼鐵產業鏈上下游比例關系,減少2018—2020年以來焦炭鐵礦石等原料價格大幅上漲給鋼鐵企業帶來的成本上升壓力,促進鋼鐵生產利潤在產業鏈各環節的合理分布。
從鋼鐵企業碳排放結構來看,長流程鋼鐵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于其上游焦炭冶煉需要使用煉焦煤,以及高爐煉鐵把焦炭氧化成二氧化碳的同時把鐵礦石還原為鐵水。短流程鋼鐵企業碳排放,主要來自于電弧爐加熱廢鋼,以及其上游發電企業用煤炭或其他化石能源增加的碳排放。長流程煉鋼的噸鋼碳排放量約2.1噸,明顯高于短流程煉鋼噸鋼碳排放量約0.9噸。所以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在長流程鋼鐵企業下很大功夫,即限制甚至壓縮長流程鋼鐵企業產量,增加短流程鋼鐵企業產量占比,并在技術工藝允許的條件內盡量提升轉爐中添加廢鋼的比例,用廢鋼資源替代焦炭和鐵礦石等產生高污染、高排放的原料,以及用電弧爐替代高爐、燒結和轉爐等高排放設備。我們認為中國廢鋼進口和回收
政策趨向寬松,短流程煉鋼代表未來發展方向。
另外,鋼鐵企業可以對生產工藝進行技術升級改造,逐步推動清潔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從而實現在不影響經濟發展的情況下減少碳排放。如河鋼集團的氫能冶煉技術,主要從低成本制氫、氫氣直接還原、氣體凈化、二氧化碳脫出和深加工、水處理等全流程技術研發展開,通過富氫氣體代替焦炭和煤炭作為能量來源和還原劑,從源頭減少碳排放。此外,其長流程冶煉產生的二氧化碳可通過回收制成可利用的產品銷往下游,避免直接排入大氣中產生溫室氣體效應,實現碳排放從負價值到正價值的轉變。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