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形勢,“雙碳”目標對煤炭行業是革命性要求
碳達峰和
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必然的選擇。
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
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推動煤炭消費盡早達峰。這對煤炭的限制要求已經很具體了。
今年3月,中央財經委第九次會議指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拿出抓鐵有痕的勁頭,如期實現“雙碳”目標。“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中央要求重點做好幾項工作,首先就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
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可見中央對實現“雙碳”目標態度非常堅定。
“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提出,未來5年內,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3.5%,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約為100億噸,其中煤炭消費的排放占75%。
由此可見,對于煤炭行業來說,形勢確實逼人。這次是有史以來針對性最強、要求最具體的能源結構調整,時間上也有明確限定。我們要提高認識,認清形勢,“雙碳”目標對煤炭行業是個革命性的要求。煤炭行業和企業必須客觀認識,積極應對,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步伐。
現在煤炭行業內部,對“雙碳”目標有兩種認識傾向。樂觀的人認為,反正國家每年還得讓我們出40億噸煤,尤其近期煤炭供應階段性緊張,煤價上漲,更容易讓人產生形勢依然很好的錯覺;悲觀的人就覺得,“雙碳”目標的緊箍一戴上,煤炭這個行業不行了,完全沒有發展前景了。這兩種認識都不對。“雙碳”目標下,形勢確實嚴峻,煤炭行業和企業要積極作為、早作謀劃。同時我們也要堅定信心,通過科學規劃、科技創新,即使煤炭消費量逐漸減少,智能化綠色低碳的煤炭行業仍有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