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謀劃,高度重視煤礦退出和礦區轉型發展事宜
“十三五”期間,煤炭行業退出落后產能10億噸,安置職工約100萬人,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雙碳”目標下,逐步減少煤炭消費,去產能工作還將深化,應及早謀劃,高度重視煤礦退出和礦區轉型發展事宜。
煤炭行業發展到如今的體量,是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在新的歷史時期,逐步減量發展,也是國家戰略所需。煤炭行業和企業要及早謀劃部分煤礦的退出事宜,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很多
問題也需要
政策協同解決,需要政府和各界的幫助和支持。
退出首先涉及職工安置問題。當前煤炭行業還有260萬職工。隨著智能化的發展,用工將逐步減少。以前大多數煤炭企業是擴張發展,煤礦關閉退出,尤其是國有大礦退出后,企業能轉移安置一部分職工到接續礦井,或以服務外包的形式在外承攬工程。現在全國還有4000多個煤礦,今后礦井數量將越來越少,有些企業要收縮發展,關閉退出礦井的職工往其他煤礦轉移安置難度加大。而煤礦職工職業技能單一,文化程度相對較低,絕大部分關退煤礦地處偏遠,或位于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當地就業機會偏少。
有專家表示,實現“雙碳”目標,推進能源轉型,不同地方、行業、企業面臨不同的約束和挑戰。煤炭行業企業、煤炭富集地區面臨的挑戰就比較大,尤其大量職工需要從產業鏈上轉移出來,建議由國家設立低碳轉型或“雙碳”相關基金,幫助和支持關閉退出煤礦職工培訓和轉崗。
其次,關閉退出礦井的資產債務問題需要妥善處理。這個問題很重大,來自煤炭行業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每年都有提案,需要抓緊研究提出解決方案。現在國有煤礦關閉退出,其資產債務在企業集團內部轉移。礦關了,企業還在為礦井的債務還本付息,這給煤炭企業造成了巨大的財務負擔。這兩年煤炭
市場形勢較好,仍有大型煤炭企業非常困難,沉重的財務負擔就是重要原因之一。將來如果一家企業退出的礦井增多,或者整個礦區退出,那關閉退出礦井資產債務的問題就會更為明顯的顯現。這種形勢下,退出煤礦的人員安置和資產債務處置的問題,更需要政策支持,需要金融機構協助和支持。
三是要加大力度研究退出煤礦的資源利用和礦區產業轉型問題。煤礦占地面積比較大,工業廣場、建筑、廠房、地下的空間、礦井水、地熱資源、伴生資源,都可以充分利用。很多煤礦礦區產業較為單一,一旦煤礦關閉,便失去了支柱產業,面臨產業轉型的問題。從多年的經驗看,資源枯竭老礦區經濟轉型是非常困難的。在“雙碳”目標下,今后可能有些礦區資源沒有枯竭,但因為國家不需要這么多煤炭了,也面臨著轉型。這些關閉煤礦的資源利用和礦區轉型發展,可以預見僅靠煤炭企業自身或礦區當地的力量很難。應對這些問題加大研究和經濟政策支持力度,比如在關閉煤礦因地制宜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和氫能產業,或者經過生態治理發展旅游產業等其他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