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電力系統如何“維穩”?
隨著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
電力系統已成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的共識。未來,電能將逐步取代其他能源,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最終動力。其中,綠電即非化石能源發電將成為未來的主流發電方式。
非化石能源發電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基本特征,雖然核電、水電、生物質發電都在同步發展中,但占比仍較小。目前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增量部分基本上來自風電和光伏發電,風光發電占比約10%,2050年這一比例將達50%,2060年達60%才能實現相關的目標,但風光等非化石能源發電的穩定性是目前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最大隱患,因此,風光高比例裝機的情況下,如何保障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是當下的一大挑戰。
01
首先,要加快煤電的轉型步伐,大部分的燃煤發電要逐步改造成為靈活調度和深度調峰的電站,為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其次要發揮電網企業樞紐型、平臺型、共享型配置資源的作用,按照綠色調度、效率優先的原則,實現能源清潔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轉型目標。
02
其次,加強能源供應安全和能源普遍服務。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寒流,暴露了我國普遍服務,特別是電力普遍服務的短板,也暴露了我國能源供應不平衡和不充分的
問題。我國農村、城鄉接合部、電網末梢等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還存在不足。這些問題應該在“十四五”期間得到妥善解決,能源和電力供應安全問題也要進行城鄉統籌、東西部統籌、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統籌,實現能源普遍服務。
03
再次,提前部署一批碳中和的示范區域。按照中央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以及各地提出的各自碳中和目標,選擇一些條件成熟地區,進行碳中和或者零碳電力系統的試點示范,比如在
浙江舟山、
福建平潭、廣東南澳進行縣級規模的碳中和試點試驗,在
青海、
云南、
海南進行省級碳中和的試點,進行技術、體制機制上的探索,為全國碳中和積累經驗。
04
最后,能源轉型過程中離不開價格機制的轉變。過去十年,我國堅持用降低電價的方式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但持續降低輸配電價已經產生了很多問題,所以要改革現有的電價形成機制,并提高消費側用戶為綠色電力支付更高價格的意愿,形成綠色低碳生活的新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