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建立碳交易機制
“當前,汽車行業碳
減排主要還是通過新能源積分和補貼來實現的。一方面,鼓勵車企多生產新能源汽車;另一方面,出售新能源積分對于特斯拉和蔚來汽車等車企來說也是一大筆收入,尤其是特斯拉出售積分所得可以占到其營收的15%。”張翔告訴記者。
據了解,新能源積分與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共同組成了現行“雙積分”。不過,“雙積分”交易正在給車企的經營業績帶來影響,購買“雙積分”的費用正蠶食車企的利潤。
因此,建立
碳交易市場機制迫在眉睫。黃震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便建議,應加快能源與
碳市場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全國
電力、石油、天然氣和二氧化
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
黃震認為,通過
碳配額、碳
排放權交易和碳稅等,推動能源“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發揮市場機制,形成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讓碳排放成本越來越高,減碳收益越來越大,不斷降低綠色溢價。
無獨有偶,威馬汽車CEO沈暉也呼吁,為盡快有序推進“雙碳”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中國需盡快構建符合國情的碳交易市場、逐步建立碳交易機制,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
政策。
沈暉認為,一方面,可切實帶動企業在研發制造、零售流通等過程中的全鏈路減碳行動,促使產業升級。另一方面,在補貼退坡和最終取消之后,減碳收益也將降低企業研發與制造成本,間接降低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售價,降低消費者購買成本,加速新能源汽車普及,助力綠色出行和綠色
交通行動。
“我國已初步形成全國統一的碳市場,接下來需要優化碳市場激勵機制。”在周小川看來,優化的方向應該是從現貨走向遠期市場,激勵機制在中長期的目標主要是引導投資,通過引導資金投入找到新技術、設備、工藝。“這需要一個過程才能達到大家期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