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氣候變化并非只是當代議題

2014-10-21 07:43 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李音

殖民者的氣候認識源于利益考慮


殖民者的氣候認識源于利益考慮
          在17、18世紀,來自法國、英國、荷蘭、葡萄牙等地的殖民者占領了毛里求斯、巴巴多斯、牙買加等諸如此類的島嶼,并希望將這些島嶼改造成農業“搖錢樹”。短短幾十年中,出于對土地的需求以及對木材的過度消費,這些島嶼中的大多數遭到過度采伐。在這一被美國環境史專家阿爾弗雷德·克勞士比(Alfred Crosby)稱為“生態帝國主義”的過程中,新的動植物以及外國農業方式席卷了這些殖民地,并不可逆轉地改變了其生態。

  在18世紀中后期,一些奉行改革主義的殖民者試圖扭轉這些島嶼上被破壞的環境。這些人中很多也反對奴隸制,但他們更多地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他們早期的“環境保護論”很少是源于對殖民地社會福祉的關心。他們開始意識到,大面積采伐森林使島嶼溫度升高,氣候變得更加干燥;被開墾地區的降雨量似乎有所減少;曾經在山坡森林中湍急而過的溪流很快便干涸,帶走了歐洲殖民者在這里賴以生存的重要水資源;山坡上和河岸地帶的水土流失淤塞了河道。

  隨著現代早期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當然也是出于殖民利益的考慮,歐洲國家開始制定嚴厲的法規,來保證對森林的可持續利用。這些法規在18世紀后期實施,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島嶼的氣候,并使其更加適宜人類居住和農作。當然,殖民者最終所在意的仍舊是創造有利可圖的經濟作物種植園,為其謀利。

  盡管18世紀關于氣候變化的認識與我們現在的不同,但卡拉東納表示,這一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卻構成可持續性歷史的一部分。如今對氣候變化的探討日益熱烈,公眾或許有必要認識到,早在18世紀時氣候變化就已成為一個公認的事實,更重要的是,人類能夠也應當積極應對氣候的變化。
123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