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揭牌儀式暨“構筑新興金融人才高地賦能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學術交流會議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滴水湖會議中心舉行。中證指數公司ESG業務部總經理趙永剛在“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分會場致辭時表示,中證指數發布了將近六千余條指數,跟蹤產品規模接近1.6萬億元。目前,中證ESG評價覆蓋全部A股,評價結果呈正態分布。其中,央企公司中高評級公司占比超過32%,滬深300成份股中高評級公司占比超過62.3%,反映了現階段央企和大市值公司更加重視ESG信息披露。
趙永剛表示,ESG理念發展是企業社會責任內涵不斷升級的過程,尤其在當下,ESG契合了中國式現代化蘊含的“共同富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特征,體現了國家戰略方向和要求。
趙永剛表示,隨著近年來企業面臨著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挑戰,ESG監管、信披日益趨嚴,傳統意義上企業經營活動外部性
問題將逐步轉化為內部性問題。企業對ESG風險的管理會將通過盈利改善和風險傳導機制影響企業價值。如果將上市公司按照中證ESG評價分為高低兩組,在未來一年高評級組的企業盈利能力具有持續性,且企業在未來一年發生違規、訴訟,違法的行為都較少。
此外,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意愿進一步增強。2022年,逾1700家上市公司單獨編制并發布2022年ESG相關報告,占比34%。A+H、央企控股、主板上市公司發布率領先;銀行、非銀金融等行業ESG相關報告發布率超80%。
趙永剛表示,國內ESG實踐有兩個關鍵方面,一是評價體系,二是指數工具的創新。其中,中證ESG評價體系四個特點:
一是立足國際共識,充分結合中國特色。在大的框架上盡量兼顧國際共識,同時結合我國當前發展階段,選取了更適宜的指標。比如在公司治理維度,設置涵蓋質押、資金占用以及違規擔保等指標的管理運營議題,反映公司財務風險與質量等。二是“兼顧風險因素與機遇因素”。中證ESG評價不僅設置了
碳排放、污染與廢物排放等風險主題衡量企業面臨風險,同時設立了綠色收入、環保科技研發等綠色機遇指標,對于積極進行低碳轉型的公司,也會有“加分項”,全面客觀反映轉型企業的ESG水平。三是ESG爭議性事件處理更加精細化。中證ESG評價會納入監管處罰等權威媒體、政府機構公開信息,根據事件性質、影響程度與范圍、事件發生時間等原則進行分級分類處理,準確反映企業ESG風險管理能力;四是指標要遵循科學化原則,注重實質性,每個指標選取能夠對企業當前、未來的經營產生深遠的影響。
在ESG投資工具方面,積極發揮指數在聯接ESG理念與ESG投資中的紐帶作用。中證指數公司推出國內首條以降低碳排放強度為目標的滬深300
碳中和指數,引領氣候投融資創新。目前,中證指數公司形成了ESG基準、ESG領先、ESG策略、ESG主題和碳中和主題指數系列,發布ESG等可持續發展指數132條,其中股票指數100條,債券指數30條,多資產指數2條。跟蹤的基金產品82只,資產規模合計1180億元。中證指數公司是國內綠色指數體系最健全、指數數量與跟蹤產品資產規模最大的指數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