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白重恩:完整全面的碳定價體系將有助于更快地實現碳中和目標

2023-9-21 16:40 來源: 睿見Economy

  2023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于9月13至15日在上海市黃浦區綠地外灘中心舉行,本次大會主題為“可持續的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本次大會由新浪財經、中信出版集團主辦,老鳳祥聯合主辦,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特別支持。

  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出席會議并表示,歐盟通過的碳邊境調節機制一定程度上達不到促進全球減排的目的,對于中國的影響也不是特別大。“我們的團隊做了一些分析發現,現在這個版本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于中國GDP的影響非常小,大概是0.01%的影響;對出口的影響也不大,大概是0.05%的影響” 白重恩強調,“但是對一些特殊的行業產生稍微大一點的影響,例如鋼鐵、鋁產品、化學品這些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產業。”

  白重恩還談到,如果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擴大范圍,比如把更多的產品納入征收范圍,或更多的國家采取類似措施,可能就會對國際貿易產生比較大的沖擊。“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中國也要為此做出準備。”他表示。

  對此白重恩提到了兩點建議:一是,中國需要構建和完善核算體系;二是,要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來促進減排,同時讓企業承擔減排的成本能更加顯性化。

  白重恩表示,現在國內一定程度上依賴于行政手段來減碳,行政手段不體現在價值里面。當我們的產品出口到歐盟的時候,我們企業為行政手段所支付的成本,不能從價值中體現出來,因而在算碳邊境調節稅的時候,我們能抵扣的這部分就會比較小,這對我們是不利的。白重恩強調到,“所以,對國內的機制來說,我們應該更多地去使用市場機制,推動減排。”

  白重恩表示,在綠色轉型中的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中國在不斷地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價格體系建立得更加完善,我相信我們的進步會更快,在這些進步的過程中所負擔的成本也會更低。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來跟大家分享。

  我想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一些治理問題開始,講一下中國應該怎么應對,以及中國已經做了一些什么。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歐盟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碳邊境調節機制要對非歐盟國家向歐盟出口的產品征收碳邊境調節費用,定這個費用的基礎是看歐盟從歐盟之外的國家進口的產品中有多大的碳含量,這個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排了多少碳。再看歐盟的企業生產這樣的產品,為排的這些二氧化碳支付了多少成本,再看出口來源國為這個產品中的碳排放支付了多少成本。然后考慮歐盟企業的成本和出口來源地的企業的成本之間的差異,就用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形式來征收。它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歐盟的企業,歐盟是說希望歐盟的企業能跟歐盟之外的企業平等地競爭,要求大家為碳排放支付同樣的成本。這個聽上去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也帶來更多的問題。

  我們就來對歐盟這樣的一個政策進行分析,看一下這樣的政策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們的團隊也做了一些這樣的分析。我們的團隊分析發現,現在這個版本的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對于中國的影響不是特別大,比如說對GDP的影響非常小,大概是0.01%的影響。對出口的影響也不大,大概是0.05%的影響。但是對一些特殊的行業就會產生稍微大一點的影響,比如說對能源密集型產品的出口,可能的影響是會使得我們這一類產品的出口下降5%點幾。對能源密集型行業的一些更特殊的行業,比如化學品出口,可能會有些影響,像水泥等非金屬礦物會有一些影響,鋼鐵等其它金屬也會有一些影響。這是對中國的影響。但是對全球的減排是不是有作用呢?我們的研究發現,幾乎沒有作用。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會對全球的碳排放影響是0.01%,是一個很小的數。

  所以,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一定程度上達不到促進全球減排的目的,眼下看對中國的影響,除了幾個特殊行業之外,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但是對鋼鐵、鋁產品、化學品這些中國出口到歐盟的產業有一定的沖擊。

  這是我們的發現。

  如果說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擴大范圍,比如說現在它只覆蓋幾個產品。如果把更多的產品納入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征收范圍,或者說更多的國家采取類似的措施,可能就會對國際貿易產生比較大的沖擊。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

  現在的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的影響,剛才說的對中國的影響,其實對歐洲的影響也復雜,一些使用鋼鐵、鋁、化學品的下游產業,歐盟的這些產業,因為要對這些產品征收碳邊境調節稅,這些產品的成本在歐洲就會上升。所以,對于它的使用方可能是有負面影響。所以,它的影響非常復雜,這是我們的研究發現。

  首先,我們認為這樣的碳邊境調節機制并不能帶來全球限度的減排,同時還違背了在氣候變化中不同的國家“共同但有區分責任”的這樣一個原則,所以,國際社會應該找出更加合理的方案,使得各個國家之間的企業能夠公平地競爭,同時對碳排放能夠有更有效的推動,還能推動“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這是我們研究所提出的一些政策的建議。

  當然中國也要為此做出準備,因為歐盟可能就會要征碳邊境調節稅。對我們來說,我們需要做幾個方面的準備。

  一,構建和完善我們的核算體系。因為如果我們不能夠有效地核算我們的出口產品中的碳含量,可能到時候就會非常被動。這是一個方面。

  二,我們在國內要采取更加市場化的機制來促進減排,同時讓企業承擔減排的成本能更加顯性化。現在我們一定程度上比較多地依賴于行政手段來減碳,行政手段不體現在價值里面。當我們的產品出口到歐盟的時候,我們企業為行政手段所支付的成本,不能從價值中體現出來,因而在算碳邊境調節稅的時候,我們能抵扣的這部分就會比較小,這對我們是不利的。所以,對國內的機制來說,我們應該更多地去使用市場機制,推動減排。

  市場機制有很多前提條件,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我們的核算,不同的生產環節的排放量是多大,要有一個可信的核算的體系。這是基礎設施。另外,我們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已經全面的碳定價的機制,要讓生產的各個環節為碳排放輸出顯現的成本。碳定價就包括我們現在在電力部門所試點的碳排放權的交易,有了碳排放權的交易,如果你在生產的過程中有了排放,你就要用碳排放權的許可。本來如果你不用,這個許可證可以拿去出售獲取收益。如果你有了排放,你的這個排放許可證就不能拿去出售,這樣就有一個成本。所以,這樣的碳排放權交易,實際上是為排放附加了一個成本。我們希望這樣的成本能夠通過價值機制能夠傳導到全社會整個經濟的生產的各個環節,一旦各種價值都包含了碳排放的成本,有的產品的排放量比較小,有的產品排放量比較大,排放量比較大的產品的價值里面包含了比較多的排放的成本,它就失去了競爭力,這就會引導人們在生產中盡量地減少排放,在消費中盡量地去消費碳含量比較低的這樣的產品。也引導人們去做創新,幫助我們更好地去減排。這樣的一個價格機制,應該是可以起到比較好的作用。但是我們現在要實現這樣的一個價值機制,要有很多突破。一個就是核算的體系,要能夠全面地建立起來;另外,我們的一些定價的機制,尤其是電力定價的機制要有所突破,要讓電力的定價更好地反映碳排放的成本,更好地反映我們為了能多使用新能源所做的調峰和儲能,才能鼓勵全社會多使用新能源,努力地建設調峰和儲能的能力,為多使用新能源創造條件,為類似于像電網的企業能夠更新電網,使他們更好地消耗新能源,提供經濟上的激勵,這是我們需要努力去做的,需要各個部門協調好,實現一個比較合理的碳市場的體系,從而為更加高效地實現雙碳目標,也能夠為更好地應對歐盟的碳邊境調節機制打下良好的制度基礎。

  中國在這些方面不斷地做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果我們看過去這幾年我們的煤電在發電量中所占的比重,2007年的時候占的比重將近65%,現在已經降到60%左右,所以我們對煤電的依賴程度是在降低。

  對于一些新能源,比如說風能,我們在2017年的時候,風力發電占我們總發電量不到5%,到今天已經超過了6%,在逐漸地增長。太陽能(5.830, -0.08, -1.35%)的發電也是有比較大的增長,從不到2%到超過3%,將近4%。我們在這個方面都在取得進展。

  同時,在新能源汽車的使用上面,因為燃油汽車的使用也是一個重要的排放源,就是一個重要的排放源。所以,在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上我們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對減排也是一個很大的促進。比如說各種各樣的新能源汽車,占新銷售量的比重都有比較大幅度的增加,新能源汽車占總銷售的比,在2022年已經超過了25%,我們期待2023年會有更高的占比。

  所以,中國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把價格體系建立得更加完善,我相信我們的進步會更快,在這些進步的過程中所負擔的成本也會更低。同時,我們也希望全世界能夠更好地合作,當中國的企業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生產新能源所需要的太陽能電池、動力發電的設備以及新能源的汽車,以及為支持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中國能用更低的成本來生產這些產品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夠降低貿易壁壘,讓全世界都能以比較低的成本來使用這些幫助我們減排的產品,對全球的氣候變化的應對都是很大的促進。有些國家人為地設置了一些貿易壁壘,他們說不能對中國的產品產生太大的依賴,通常用保護安全的說法來設立一些貿易保護的措施,其實很多說法都不能夠自圓其說,比如說汽油和天然氣的供給,像天然氣儲藏起來成本很高,如果你過度依賴于進口天然氣,如果遇到了安全上的威脅,可能就會出現比較大的困難,因為你的儲存量用不了太久。但是太陽能光伏發電或者是風力發電等等,一旦你做了這個投資,其實其它國家對你的影響就已經很小了,發電機組已經建立起來了,別人就不能控制你了。所以,這方面安全的風險要遠遠低于傳統能源所帶來的安全的風險。所以,以安全為由來建立貿易保護措施是說不過去的,希望全球能夠更多從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挑戰的角度降低貿易壁壘,讓更有效率的綠色產品能在全球得到廣泛的使用。

  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在綠色轉型中的應對氣候變化,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全球的一些治理的問題。感謝大家的聆聽!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為本次大會提供學術支持,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為智庫支持。沃爾沃為首席戰略合作伙伴,茅臺為戰略合作伙伴,東方證券、伊利為聯合合作伙伴。金典零碳有機奶為ESG全球領導者大會唯一指定乳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