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初期,納入交易的主體主要是減排企業。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暫時還無法參與交易,全國碳市場將在條件成熟時向他們開放。您對此如何看?
鄒驥:只有當機構投資者進入全國碳
市場時,
碳市場才能發揮我前面所提到的作用。
不必把機構投資者當作洪水猛獸,他們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碳市場的流動性。
如果碳市場交易不活躍,要這個市場有什么意義?一個正常、健康的市場,有資源配置作用的市場,應該是很活躍的市場。
如果把
碳金融作為橋梁,把碳市場和金融市場聯系起來,能夠把碳作為真正的標的,那碳市場的交易量將非常高。
很多研究認為,即使根據不完全的計算,未來中國要實現2060年
碳中和的目標,需要的總投資額將高達140萬億元。這意味著未來的三十年,每年會有超過4萬億元的投資額。
如此巨大的投資,靠誰來配置?如果有一半和碳有關的投資通過全國碳市場,那就是很大的體量。
全國碳市場的潛力是明確的,它由中國
減排目標及實體經濟體量決定。
在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全國碳市場到底要發揮什么作用?這取決于對它的定位。如果只是定位為一般性工具,碳市場就不會成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主力
政策工具。
全國碳市場要志存高遠,能想多遠,事情才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