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中和目標引領下的消費責任與政策建議 | 莊貴陽

2021-9-3 12:25 來源: 學術前沿 |作者: 莊貴陽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要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系統性綠色變革,這將成為中國中長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基調。經過改革開放四十余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模式逐漸由投資導向型轉變為消費導向型。在新發展階段,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的目標。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副所長莊貴陽認為,制定碳達峰碳中和整體規劃,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不僅需要生產端的持續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也應強化消費者責任,倒逼能源結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

促進低碳消費的著力點與對策建議:

1

更新消費者對消費端碳減排能力的公眾認知。提升公眾認知能力、增強消費者對碳中和目標的理解是消費者轉變生活方式,積極參與碳減排的基礎。

2

政府的減排政策設計要兼顧消費側。適時選擇具有減排效率、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的政策措施,在提升公眾認知的基礎上,有效、常態化地引導居民低碳消費,辨識非低碳消費行為背后的碳能力障礙,通過政策設計倒逼居民形成低碳預期。

3

把城市作為變革消費排放的重點。進入新發展階段,城市承載的消費功能逐步增強,人口和消費向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集聚的特點日益突出,中國有望涌現一批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和國際性消費中心城市。在可預見的未來,城市居民能源消費將逐漸成為中國未來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增長來源,消費端的低碳減排刻不容緩。
4

發揮低碳消費中非正式制度因素的作用。影響低碳消費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狀況、法律監管、文化意識、消費政策等。而包括文化觀念、社會習俗、倫理道德等在內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也非常重要。
5

激勵交通與建筑領域低碳消費。驅動建筑與交通領域能耗增長的因素來自兩方面:一是服務水平的提高;二是系統設備的轉變。控制這一領域能耗需要合理引導服務水平,同時提高系統能效。服務水平的需求主要由城市模式和相關生活方式決定,而系統效率主要由技術水平決定。
更多精彩觀點

標簽: 低碳消費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